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ID:13555960

大小:14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3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_第1页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_第2页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_第3页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_第4页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第30卷第5期地域研究与开发Vol.30No.52011年10月AREALRESEARCHANDDEVELOPMENTOct.2011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一一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肖慧敏(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41∞79)摘要:在二氧化碳(C0)排放影响因素的模型框架内,利用1995-2008年中国省级的面板数据,着重分析产业2结构演变对CO排放的影响。结采表明,产业结构演进决定CO排放的基本走向,刚性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使单位22CO排放居高不下;二产主导的产此结构对我国CO排放产生了明显的增速效应,延缓了CO排放倒;U;型变化过

2、222程。因此,依托低碳经济助椎产~结构升级,优化第一、第二产~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向低能耗低CO2排放的产业结构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词:产业结构;C0排放;省级数据2中图分类号F4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3-2363(2011)05-0084-04现有研究对此并无回答。因此,本研究从实证层面考察产。引言业结构变化对中国CO排放的影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实践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减1理论框架和计量模型缓CO排放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作为世界上CO排22放最多的国家之中国有必要实现自身产业结构发育1.1理论框架的调整。理论上讲,经济增长可以通过规模效

3、应、结构借鉴Grossman和Krueger(1991)[IJ的分析框架,经效应和技术效应影响环境(Grossman和Krueger,济增长通过产出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3种效应影llj1991),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是影响CO2响碳排放。这可以表示为,CraigM.Meisner(2001)[2~采用44个排放的重要因素Et=YL,5l。titit发展中国家1987-1995年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农业式中:Et为t年的CO排放;Y为t年的GDPμ=1,2,32t的发展减少了一国的CO排放,而工业比重的增加却显2代表三次产业;5=YitlY为t年4产业增加值占GDP的ittCOJo

4、rgenson(2007)[3J采用35个著地增加了其排放。2z比值;上式lit=EitlY为产业t年的CO排放强度。对it2发展中国家1980-1999年的数据分析却得出了不同的两边求时间导数可得:??f+L,ei$i+L,eJi。其中,ei结论,他发现第→产业的发展与本国的CO排放存在显2=EilE为i产业的CO排放占总CO排放的比值。可见,22著的正相关性,农业产出水平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增加了CO排放可以分解为3种效应:f表示GDP变化导致的2一国的CO排放。大多数研究认为第二产业是CO排221CO排放变化,为规模效应;L,ei$i为产业结构变化导Fisher-Vandenetal(26

5、)[4:对中国能2放的主要源头。∞源、淌耗和Coleetal(2008)[5]对中国工业污染的研究均致的CO排放变化,为结构效应;L,认为产业CO排放22表明,第二产业是中国能掠消耗和CO排放最重要的组2强度变化引致的CO排放变化,为技术效应。2RadoslawL.Stefanskil叫(2009)对英国产业结构成部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1995-2008年间,各产业及CO排放数据进行数值模拟,发现产业结构演进是造2的产值均有所增长,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增长缓慢,且占成CO排放呈倒;U;型的关键因素。2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由1995年的19.9%降至2008年在产业结构与中国的CO排放关

6、系方面,现有的研2的11.3%(图1)。第二产业一直为主导产业,不变价,2ω9[7J)也停留究较少。为数不多的研究(帅通和袁雯GDP产值增长了3.9倍,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披动较在对两者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的层面之上,缺乏较为精确小。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小幅上升,至2∞8定量分析。结构效应对中国CO排放影响究竟如何?2年,其比重升至40.1%。总体看来,尽管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程度有所提升,但结构单一的特征却仍十分明显。收稿日期2011-02-25;修回日期2011-05-20从各产业CO排放强度来看,第二产业的CO排放强度2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07&ZD017)远高于一、

7、二产业,其均值约为一、二产业的6-7倍。作者简介:肖慧敏(1987-),女,湖南邵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由于技术进步、能源效率的提高等因素各产业CO排放2从事产业,经济研究,(ιmail)castle3808@163.como第5期肖慧敏: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85强度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第二产业CO排放强度迅速实证部分采用1995-2008年间除港澳台地区、西2下降,降幅约849毛。但第二产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