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54855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3
《陈沆诗歌创作简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陈沆诗歌创作简论 陈沆是湖北近代文学的开拓者。他虽然生活在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0)年间,死后14年才爆发鸦片战争。但是,他在世时,却能同中国近代的先驱者、经世文派的代表作家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等人一起,预感到中国的封建社会即将崩溃和新的时代即将来临,并能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及时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呈献给读者。其作品透露出清新的时代气息。 一 陈沆(1785-1826年),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陈家大岭人。 太初先生出身于蕲水望族,这是一个世代书香的下层官僚家庭。曾祖父
2、陈嘉霁生前饱读诗书,却屡试不举,后郁郁而终。祖父陈士珂,多学博览,虽举于乡,却不愿为官,终生未仕,只是以教书授徒为生。父亲陈光诏,字金门,清乾隆己亥(1779年)举人,历官知县、知州。其为官清正廉洁,善政颇多,口碑极好。他曾藏匿湖南平江白莲教起义胁从人员名单不上报,使数百人免遭诛连,县民甚感其德。 陈沆自幼勤奋好学,聪明颖悟,5岁入塾,由祖父亲自教授。10岁随父至湖南任上读书,以诗赋见长。12岁开始习举子业。15岁正式参加科举考试,县试、府试、院试皆名列第一,取为秀才。学政鲍星阅其试卷,击节叹赏。嘉庆十八年(1813年)乡试考中举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进京会试,考中贡士
3、。随后在保和殿的殿试中,因其策论阐述中庸治国的道理,洋洋洒洒,剖析透辟,笔力奇健,气势雄浑,有如长江大河,被取为一甲第一名,即“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道光二年(1822年),赴广东任乡试主考官;次年,回京充礼部会试同考官。不久,调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卒于任上,年仅41岁。后归葬于巴河镇望天湖调军山南麓。 陈沆有“楚之才子”的美誉,嘉庆后期至道光初年“以诗文雄海内”(周锡恩《陈修撰沆传》)。在京师期间,与董贵敷、姚学?、包世臣、龚自珍、魏源等人交往甚密,常在一起讲学论道,诗文唱和。他对龚自珍非常钦佩,称赞其古文为“奇宝”(陆献《简学斋诗存跋》);又与魏源为“讲学最契之友”,“有
4、所作必互相质难,斯达于精而后已”(陈曾则《先殿撰公诗钞后序》)。同魏源结有《简学斋?清夜斋手书诗稿合刊》诗集。魏源在《跋陈沆简学斋诗》中评陈沆的诗说:“空山无人,沉思独往;木叶脱尽,石气自清;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成连东海,刺舟而去。渔洋山人能言之而不能为之也。太初其庶几乎!其庶几乎!”[1] 陈沆学识渊博,精通经史,既是清代中叶的著名诗人,又是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著述颇丰,有《简学斋诗存》四卷、《简学斋诗删》四卷、《简学斋馆课赋存》一卷、《简学斋馆课赋续抄》一卷、《简学斋馆课试律存》一卷、《简学斋试律续钞抄》一卷、《诗比兴笺》四卷、《近思录补注》十四卷等。世传之《白石山馆诗》,
5、则是诗人诗稿的手录存稿,所录之诗均见《简学斋诗存》。此外,《蕲水县志》卷二十二的《艺文志》,录有陈沆《咏史乐府》13首,则为集外诗。今人辑校有《陈沆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 二 陈沆文采亮拔,诗歌创作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其作品内容充实,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其中不少诗歌反映了嘉庆(1796―1820)后期与道光(1821―1850)初年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如《河南道上乐府四章》之一的《卖儿女》写道: 河南一片荒荒土,满眼流离风又雨。年荒父母竟无恩,卖尽田地卖儿女。可怜父与母,泪落心内苦。岂不恋所生?留汝难活汝。往年生儿如得田,今年生儿不值钱。卖女可得青蚨千
6、,卖儿不足供一餐。大车小车牛马走,儿啼呼父女呼母。役夫努目刀在手,百口吞声面色朽。此时父母死更生,食尽还增骨肉情。月黑风寒新鬼哭,饥魂一路唤儿声。 嘉庆十九年(1914年)春天,陈沆从北京南下经过河南,见到河南灾民的悲惨遭遇,写了这一组诗,此诗为组诗的第一章。诗中以平实的语言,辛酸的笔调,活灵活现地将平民百姓在灾荒之年哀苦无助,卖田地卖儿女,生离死别,凄凉悲惨的景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不忍多读,表现了诗人对老百姓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组诗的另外三章《狗食人》《吃草根》《逃饥荒》,同样揭露了清朝统治者不关心老百姓疾苦的罪行,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又如写于嘉庆十四年(180
7、9年)的《有感(闻广东荒歉,海寇未平)》曰: 传闻南海事全非,十室炊烟九室稀。须识治兵先治吏,自来防盗在防饥。噩鱼大可为文遣,沙蜮终难出水飞。寂寞江湖风雪里,有人投笔念征衣。 “南海”过去乃南国的富庶之地,如今却“事全非”,饥寒遍地;更遇海寇、盗贼猖獗,“十室炊烟九室稀”,得此消息,诗人坐卧不安,念念难忘那些“江湖风雪里”的老百姓。再如其写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的《扬州城楼》云: 涛声寒泊一城孤,万瓦霜中听雁呼。曾是绿杨千树好,只今明月一分无。穷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