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ra台大机器学习基础课程学习笔记1

coursera台大机器学习基础课程学习笔记1

ID:1354619

大小:1.37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1-10

coursera台大机器学习基础课程学习笔记1_第1页
coursera台大机器学习基础课程学习笔记1_第2页
coursera台大机器学习基础课程学习笔记1_第3页
coursera台大机器学习基础课程学习笔记1_第4页
coursera台大机器学习基础课程学习笔记1_第5页
资源描述:

《coursera台大机器学习基础课程学习笔记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oursera台大机器学习基础课程学习笔记1--机器学习定义及PLA算法最近在跟台大的这个课程,觉得不错,想把学习笔记发出来跟大家分享下,有错误希望大家指正。一机器学习是什么? 感觉和 TomM.Mitchell的定义几乎一致,Acomputerprogramissaidtolearnfrom experience EwithrespecttosomeclassoftasksTandperformancemeasure P,ifitsperformanceattasksinT,asmeasur

2、edbyP,improveswithexperienceE.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想要机器在某些方面有提高(如搜索排名的质量,即NDCG提高),就给机器一些数据(用户的点击数据等各种)然后让机器获得某些经验(Learningtorank的一种模型,也就是数学公式)。这里有点需要强调,那就是提高指标,必须要有某种指标可以量化这种提高,这点还是很关键的,工业界做机器学习,首先关注data,其次就是有无成型的measurement,可以使Precision/Recall,也可以是NDCG等。 二什么时候可

3、以用机器学习? 其实就三要素:1.有规律可以学习;2.编程很难做到;3.有能够学习到规律的数据;编程很难做到可以有多种,大部分原因是系统太复杂,很难用Rule-based的东西去解决,例如搜索排名,现在影响排名的因素有超多几百种,不可能去想出这些因素的规则,因此,这时候用机器学习就是恰到好处。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今天,用户更容易接触互联网,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那么要找到某些不容易实现的规律,用机器学习就是很好的了,这也是为啥机器学习这么火,其实我学机器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投资(肯定它未来的发展前途),

4、我想做的事情还有一点,就是通过它更深刻的理解人脑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 三具体如何用机器学习? 输入是两个:1data;2 假设集合。Data如何使用?通过提取出featurevector来使用,也就是那个trainingexamples,假设集合是用来选取最终f的。也就是说,输出就是f(或近似f)。 四第一个机器学习算法:PLA(PerceptronLearningAlgorithm)课程讲述这个算法的总体思路如下(典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1.通过信用卡问

5、题引入PLA;2.对问题用数学抽象,并得到目标函数;3.详细解释PLA迭代(学习)过程;4.证明PLA学习的过程可以收敛并会得到最优解;5.分析PLA优缺点,并提出克服缺点的一些方法; 这个算法本质上是线性分类器,针对给定的featurevector给出Yes 或者 No的回答下面是用这个算法去解决信用卡问题的数学抽象:这里的思想在于朴素的把从用户信息抽出来的一些feature(年龄等)量化并组成vector,然后乘以一个权重向量,并设定一个阈值,大于这个阈值就表示好,小于表示不好,很明显这个式

6、子的未知变量有两个(实际只有一个):1.权重向量 wi,1<=i<=d;2.阈值,下面设为0做一点小小的变形使得式子更加紧凑,还有就是从这个模型可以知道,regressionmodel也可以解决classification问题,转化的思想。下面是这个算法的核心,定义了学习目标之后,如何学习?这里的学习是,如何得到最终的直线去区分data? 这个算法的精髓之处在于如何做到"做错能改",其循环是不断遍历featurevector,找到错误的点(Yn和当前Wt*Xn不符合),然后校正Wt,那么为什么要

7、这样校正?因为这样可以保证Wt越来越靠近perfect直线Wf(ps.暂时没想到正向思维是如何得到这个式子的)课程像大多数课本一样,用逆向思维给予介绍,就是在给定这样能够做的情况下去证明,即证明为什么这样做可以不断接近目标,以及最终一定会停止?下面道出了PLA终止的条件:  这个是比较容易想到的,如果不能用直线去区分data(线性不可分),肯定是解决不了的,所以必须要满足线性可分,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方便的知道某些数据是否线性可分?这个在课程中目前没有涉及,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画出来,直观的去

8、看,这个我觉得不是好方法。  这两页PPT比较复杂,其实就是在利用条件证明,下面重新组织下给出思路,因为Latex用中文不太爽,就用英文了: 五 PLA的优缺点为了应对Noisy,我们不可能得到完美的直线,那么怎么衡量当前得到的直线能够满足要求呢?凭直觉,我们知道如果当前直线犯错越少越好(对所有data),于是有了下面的改进算法,PocketPLA,本质上就是在改错的时候多做一步 -- 判断当前改正犯的错是否比之前更小,也就是贪心选择 上了一周台大的这个课程感觉老师还是很负责任,特别是循循善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