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陕西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ID:13534191

大小:44.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23

陕西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_第1页
陕西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_第2页
陕西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_第3页
陕西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_第4页
陕西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西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铜川市“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讨论稿)引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方案》和中共铜川市委、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铜川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推进加快转型、提速发展、富民强市目标的实现。根据《铜川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特制定《铜川市“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本规划是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也是铜川市科学技术发展的全面规划。本规划的实施期为2016—2020年。一、“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

2、进展情况一是科技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先后出台了《中共铜川市委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铜川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铜川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实施方案》、《铜川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实施方案》等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18,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二是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全市已建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市级技术研发中心6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7个,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6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6个,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点26个,完成了覆盖全市的12396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建设,选派科技

3、特派员30名。以“三网一厅一系统”为标志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建立了铜川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企业发展数据库。三是科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以来年共实施中省各类科技项目87项,争取科技专项资金5662万元。设立了50余项重大科技攻关课题,解决了制约我市中医药产业、陶瓷产业、蛋鸡养殖产业、装备制造业、果业等支柱产业技术难题44项,有力的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支撑了产业发展扩张。四是科技成果涌现。在工、农业生产及社会公共事业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技成果。共奖励优秀科技成果53项,获省科学技术奖7项,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36项,其中后稷特别奖12项。五是知识产权战略稳步推进

4、。制定了《铜川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完善政策和管理体系,加大宣传保护,推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应用与产业化。2011年以来完成专利申报500余件,取得专利授权300余18件,年均增长30%以上,培育专利示范化企业6家。转化专利技术30多项,8项专利技术已进入产业化。耀州区、宜君县先后被列入全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尽管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我市科技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同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转变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一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全市仅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市级研发中心6家,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不到调查企业的10%。产品研发换代率

5、低,仅有9户企业、13个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全市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仅有2家,高新技术产品很少。二是科技投入不足,至2014年年底,全社会R&D投入仅占GDP的0.09%,全省靠后。市、区、县财政科技投入均未达到国家1.5%和1%的要求。三是科技人才匮乏,研发能力不强。仅有10人列入省级拔尖人才,253人列入市管拔尖人才,70人进入市级专家库,真正能进入国家级的高层次人才几乎没有,缺乏国内、省内的科技领军人才;四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偏弱,技术市场交易活动滞后,交易额偏小。我市2014年技术成果交易额为7034万元,仅占全省629.26亿元的0.1%。二、“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

6、、基本原则、战略布局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18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以提速转型和创新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为目标,全面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工程、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接续产业培育壮大工程、科技惠民工程、高新技术人才工程。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落脚点,整合科技资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建设。(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

7、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由市场引导创新资源与产业紧密融合,提高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突出企业主体。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技术、人才、成果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科技资源面向企业开放共享,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支撑转型升级。围绕破解制约主导与支柱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关键技术问题,支持技术攻关、集成创新,促进重点领域技术跨越,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培育接续产业,打造具有铜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