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分析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分析

ID:13529196

大小:4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3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分析_第1页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分析_第2页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分析_第3页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分析_第4页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分析《纪念刘和珍君》教案分析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传统的“内容驱动”课堂,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难以彰显,学生的思维就不活跃,有人用“问题”来推进课堂,用“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这种“问题驱动”的课堂,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共识。当下的课堂中,教师大包大揽的操纵已比较少见,但在所谓的“问题驱动”的课堂中无目的地随意提问的情况却很普遍,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满堂灌”少了,但“满堂问”却多了,如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纪念刘和珍君》。师:看到这个题目,你读出了哪些信息?生:写的人

2、是刘和珍君师:还有呢?生:是纪念已经去逝了的刘和珍君。师:刘和珍是一个什么人?生:一个爱国青年。师:什么时候的?生:是民国时期的吧,不过应该是军阀割据时期的。师:为什么?生:因为刘和珍是被段祺瑞执政府的军队开枪打死的。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精品文档师:那段祺瑞执政府是什么时期?生:军阀割据时期呀。不过我也搞不准。老师在随后的教学中,用了10多分钟交待了“三·一八”惨案的历史背景,这样的貌似“问题驱动”的追问,将这节语文课变味为一节与历史课没有什么区别的课,这就与新课程理念下的“问题驱动”课堂貌合神离了。其实背

3、景资料在课文注释①中交待得很清楚,“善问”的语文老师,在学生搞不清楚何为军阀割据,何为中华民国时,可以紧扣文本,让学生阅读文本第一段第一句“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和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让学生比较一下,把“中华民国”换成“1926年”,把“国立”删掉,这样好不好,为什么?在教师的相机提问中,学生自然要去阅读注释①才能回答,这样既搞清楚了文章的背景,又赏析了第一句所体现的鲁迅的叙事技巧,惨剧竟然发生在“中华民国”的执政府对“国立”大学的学生身上,这既是对“中华民国”的一种嘲讽,又表达

4、了作者对执政府屠杀学生的无比愤怒之情,这样的提问,与单元目标中“看作者……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的要求也是符合的。“满堂问”中的“问题”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精品文档,成了教师控制教学进度,也控制学生思维的一种工具。教师这样牢牢的控制着话语权,这样的课堂与讲授法的“满堂灌”有什么区别呢。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学生的思维并没有伴随问题的推进而获得有效开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缺少思考,课堂上思维参与度也就极低。更有甚者,由于教师提的问题不妥,很多学生本来是

5、明白的,结果却被教师给问糊涂了。“满堂问”的背后还是教师强势的“以教为中心”。这样的教学,教师更关注教学内容,关注自己讲了多少,关注自己讲得好不好,其实质还是一种“内容驱动”的低效课堂。“满堂灌”固然不可取,“满堂问”也不妥,那么怎样的“问题”才是“问题驱动”的课堂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一、“基于标准”明确提问方向和评价标准语文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什么成为一个难题,如就有“人文语文”“诗意语文”“真语文”等提法。对语文的不同认识,决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下面是一则从某网站下载的人教版《纪念刘和珍君》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清文章思

6、路,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清正义与邪恶。2、探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作者对词语的妙用,从而了解作者语言特色。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17精品文档3、概括人物形象,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学习及借鉴刘和珍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二)能力目标1.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2.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三)德育目标:理解并学习刘和珍的爱国精神,特别是在钓鱼岛局势紧张的今天,培养学生理性爱国意识,和高博大的爱国情操。“目标”决定了提问的方向,目标指向太多,不但教师教起来当然无所适从,学生学起来更会不知所向。长

7、期以来,语文教师你教你的,我教我的,每种教法,都提出一套理论,让一线教师无所适从,该教什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确实制定统一的标准也很困难),目标多,方向就乱,方向一乱,就只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将语文课上成像开“杂货铺”一样,“少慢差费”的帽子也就无法摘掉。“问题驱动”是想通过课堂上预设或生成“问题”,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涉及到“问题”从何而来,怎样提出问题。具体到一篇文章来讲就涉及到内容上一篇课文该学什么和不该学什么的问题,方法上怎样指导提问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一篇文章该学什么的问题。针对当前语文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无目标导向的教学,也

8、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穿溜冰鞋”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