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楚辞”中透射出的建筑艺术光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楚辞”中透射出的建筑艺术光辉——文学“幻想”,楚乡土建筑艺术的全息折射高介华 屈平辞赋垂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 白 《江上吟》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归之于“文化”,人类的一切活动又都可以见之于“文学”。蔡靖泉 《楚文学史》引 言 匆促写成此文,显然未能达到在文题中标出的“‘楚辞’……楚乡土建筑艺术的全息折射”所应具有的研究深度。文中做了两项工作:一是给出“楚辞”中一些有关于建筑的用词及章句引得;二是就我所感“楚辞”中一些建筑信息的传递于探索当代乡土建筑的理论与创作或可借鉴者作一点浅略的提示。对于“楚辞”的研究已历两千多年,若从建筑艺
2、术角度言,却是全然的空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如果就吴良镛先生倡导的“地区建筑学”以及今天吴先生所主持的“当代乡土建筑———现代化建筑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而言,也许会有一些中外学者对此方“乡土”发生兴趣,因为它的深厚蕴藉确实能引发人们的思考。 我想,中国建筑流派之孕育、产生、发展恐怕不必以个人的好恶、主张、学说、风格为起点,而宜立足于群体、群说。“派”即含有群体、群作之义。当然,这并不无视作为发端的优秀建筑师、优秀作品的脱颖而出。建筑流派得有个定义,有个界定。我所理解的建筑流派应当具备以下条件:①在建筑创作上有明确的学说和主张;②有公认
3、的代表人物和作品;③有一个趋同的创作群体;④这个群体有相同相近的创作思想,相同相近的技巧、手法、风格和作品。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流派。由是而言,发展地区建筑学确不失为根本。多研究古今亚文化圈内之“乡土”文化,如中国之地方剧种,争奇斗艳,各具特色,可能是一条捷径兼康庄之道。既然是“派”,不可避免地会各执一端,标新立异。“楚辞”本身就是文学中的一“异”。其中描述的建筑也迥异乎他地。正因如此,便可以促进建苑中的百花齐放。 1 何谓“楚辞” 据今人汤炳正研究,《周礼·大师》已列“赋”为“六诗”之一,是赋可以称为诗。反过来,诗可以称为赋。战国时代的荀
4、子书有以“赋”名篇者,可见当时已视“赋”为一种文体。西汉初年的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谓屈原“乃作《怀沙》之赋”是当时称屈原以《离骚》为代表的骚体诗作为“赋”。在同《传》中又谓屈“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议,《离骚》有之。”是屈诗(赋)又可称“辞”,“辞”“赋”互称。《离骚》篇中,累见“陈辞”一词,所见陈“辞”凡三十六句,是屈原以己作为“陈辞”之谓。西汉末年刘向辑屈·宋至汉的骚体诗十七篇,编纂成《楚辞》一书,是“楚辞”这一文体及其书名皆由此确立。 屈原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创造了骚体(楚辞体)这一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皆具有
5、浓厚的楚地色彩———乡土性,而有别于《诗经》。《诗经》为四言体,传系孔子删定,是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国风是民间诗歌,雅·颂为统治阶级的庙堂颂诗。“楚辞”已不是单纯的“诗”,可以朗颂,合乐歌唱,是中国最早的诗歌体文学。“楚辞”的句式、格调及对语尾助势词的运用皆有甚大的自由度(如兮、些、只,今人译为啊、罗、啦),大体上可视为当时的白话诗歌。“楚辞”虽系“离忧”之作,描写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而建筑不失为一大端。“楚辞”的创作既根于现实,尤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实质上是积极进取的,它反映了楚国后期政治上的改革进步思潮。刘勰称《离骚》“气往
6、铄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逸响陈词,卓绝一世。”鲁迅谓“楚辞”为“金相玉式”之作。屈原笔下耸起的是一座空前绝后的不可逾越的艺术高峰。 2 “楚辞”作者屈·宋其人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图1a)。本楚武王熊通子屈瑕(受封于屈地,因此为氏)之后,战国时楚人,生于楚时夔地(今湖北秭归县乐平里有屈宅)。楚怀王时为左徒,迁三闾大夫。顷襄王时受令尹子 和上官大夫靳尚谗,长期流放沅湘。因对黑暗现实不满,白起拔郢,投汩罗死。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被称为“东方诗魂”。《汉书
7、·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其书久佚。今见屈原作品皆出自刘向辑录的《楚辞》。在屈原以前还没有真正的作家文学传世,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作家。宋玉(图1b),战国时楚鄢郢(今湖北宜城县)人,屈原弟子,事顷襄王。司马迁谓宋玉和唐勒、景差“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十六篇,颇多亡佚。严可均校辑《上古三代文·卷十》中有宋玉作《风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钓赋》《笛赋》《九辩》《对楚王问》《高唐对》,并以《招魂》为宋玉作。玉所作《风赋》汪洋恣肆、寓意极深,脍灸人口;《高唐赋》《
8、神女赋》对楚园林的描写甚富;而《九辩》为其在“楚辞”中的代表作。 3 “楚辞”中有关于建筑的用词及章句引得 本文对“楚辞”中屈原所作《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