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法现状分析司法公信力的困境

从司法现状分析司法公信力的困境

ID:13510610

大小:4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3

从司法现状分析司法公信力的困境_第1页
从司法现状分析司法公信力的困境_第2页
从司法现状分析司法公信力的困境_第3页
从司法现状分析司法公信力的困境_第4页
从司法现状分析司法公信力的困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司法现状分析司法公信力的困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司法现状分析司法公信力的困境宁县人民法院引言在法治国家,司法被人称为救治社会冲突最终、最彻底的方式,“司法最终解决”的原则,要求司法必须具有公信力。如果司法不具有公信力,则不仅不能履行其在法治社会所应具有的职能,而且也不能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1]关玖.司法公信力初论.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4).1]。司法具有公信力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但是,在我国的法治进程中,司法公信力危机已显露端倪。涉诉信访持续高位,诉讼外渠道影响司法,同类案件的裁判冲突(基于相似的案件事实、使用相同

2、的法律,理应得出相近的结论,但法院对同类案件的判决却常存在着差异和矛盾),都折射出司法公信力的不足。虽然在个别媒体的报到中,由于个别法官的裁判而导致社会公众对司法公信力的怀疑,但影响司法公信力的主要原因不是法官的个人因素,而是众多因素的组合。本文试图从多方面分析影响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一、司法公信力的内涵及价值从横向看,表现为社会公众对司法权力为中心的一系列司法活动及其实施人员的信任和尊重。一是对司法权力的信任和尊重。指社会公众对司法权力处理社会纠纷时制度设计的信任和尊重。在启蒙思想家

3、看来,社会公众对司法权力的信任和尊重,是社会公众视线理性社会认知的结果。二是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和尊重。指社会公众对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力的司法机关的信任和尊重。这种信任和尊重既表现为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职能的肯定,也表现为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过程或结果的信任和尊重。三是对司法裁判人员的信任和尊重。具体包括对司法裁判人员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的信任和尊重。法律素质指司法裁判人员解决纠纷的法律知识和能力。对司法裁判人员道德素质的信任和尊重,指社会公众对司法裁判人员解决问题的道德能力和道德水准的确信,即相信他

4、们在解决问题、裁判纠纷过程中能够持平、公正、不会偏私。从纵向上看,司法公信力表现为社会公众对司法的信任--信赖--8法律信仰三个层进关系及其社会心理。首先是信任,社会公众普遍相信司法的公正性与理性运行,而不怀疑它会肆无忌怠地践踏民意、破坏公正。这是司法公信力最基本的层次,其实是信赖,社会公众在遇到重大事故或社会疑难纠纷无法排解时,心甘情愿地将司法作为解决争端、谋求正义的靠山,敢于把相关事宜托付司法权力评判、裁决,并且自愿接受司法机关按照程序所作出的裁决的约束。这是司法公信力最显著的体现。最后是法律信仰,法

5、律信仰是对法律现象的主观感受、认识和升华,是主体对法律的神圣体验,是个人生活终极目的的认同与感情归宿,是对法律心悦诚服的崇拜与遵从。司法以其独特的秉性、高超的技艺、不偏不倚的判断获得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正义守护神”的社会角色得到社会的充分承认,司法权威在外在强制力与内在说服力高度一致的情况下被同化为社会内心信念的产物。这是司法公信力的最高表现。[2]汪兵.转型期司法公信力研究.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2]综上,司法公信力在横向上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纵向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具体到

6、具体的横向过程反映了司法公信力的立足点在于社会公众对司法裁判人员的信任和尊重:从具体到抽象的纵向的过程揭示司法公信力的终极归宿应该是制度信任而不是个人信任。二、基层司法的现状1、信访而不信法近年来,群体信访和个体信访量逐年上升,信访不断升级,各种问题和矛盾焦点向上级机关乃至中央聚集,而且愈演愈烈。据对信访量的不完全统计,全国人大常委会信访局每年受理信访案件达10万件,2010年共接待信访1066687人次,同比下降21.43%。如此庞大的信访量,已形成“信访洪峰”,已经对上级机关乃至首都的社会稳定造成了巨

7、大影响。信访人信访目的尽管多种多样,但有一点事共性的,即不是通过司法救济手段或其他正当的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而是企图借助于信访手段来达到目的,体现出对司法救济解决问题的极大不信任。2、无限制的申诉再审对司法裁判的申诉再审是现行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但当事人基于各种不同原因,为达到各种目的,对已经生效的裁判,一审申诉或者申请再审,有的甚至历经八年、十年,不达目的誓不回头。这种做法完全漠视裁判文书的终局性与公信力,视裁判文书的既判力、拘束力为无物,实际也是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突出表现。83、执行难被执行人缺乏裁判既

8、判力、执行力意识,法制观念淡薄,故意躲藏逃避,致使执行人员常因找人不见,无功而返。被执行主体的财产透明度本就不够,加上其恶意藏匿转移财产,而执行人员查找被执行财产的手段单一,使执行工作常常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银行等协助执行主体拒绝协助,寻找各种借口和托词拒绝协助法院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款项,甚至恶意通风报信,帮助转移存款;有的行政机关拒不协助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等等。虽然经各方努力,执行难问题现已有所缓解,但因被执行主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