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09569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3
《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 【摘要】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而达到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教育教学;课改;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教育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这就是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对于我们每一
2、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不管是在教育理念上还是教学方法上,这都要求我们来一次“洗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认为首先是教师自身应该从以下十一个方面去“洗脑”,从而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1.教师不是“权威”,在某些方面,学生会比我们更“内行” 过
3、去,我们在学生面前总是高高在上,一副“传道、授业、解惑”的“受业恩师”姿态。其实我们必须承认,知识是发展着的,任何人的认识都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学生是有主观意识的“人”而并非“羊”,教师不能牵着他们走 在成功的教育中,学生受到老师的
4、直接影响而成才的例子很多,但与教育的普遍性相比,那些都还是非常典型的“个案”。我们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无数的个体,我们的教育并非是为培养这些老师模式的少数的“个案”,我们的社会还需要千姿百态的建设者。所以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与学生一起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各具特色的人才。 3.我们不仅仅是教者,我们还应当是学生的“学友” 教育需要营造一种平等的气氛。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
5、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平等、愉快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4.我们不能再以“灵魂工程师”自居,因为我们并不能预先设计学生的灵魂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每一个有正常思维能力的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潜在的资源,教师要做的应当是如何去开发、挖掘出他们的这种资源。所以我们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
6、,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过去我们是学生学习的“信息源”,现在我们只是一个“信息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学生往往以教师的教导为至高无上的“圣旨”,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努力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只有“一桶水”永远不够,我们必须努力成长为一条“生生不息的奔河”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那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
7、,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不仅如此,我们更需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能提出问题,而且我们要有勇气面对学生的挑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了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我们面临的是数十个活生生的学生数十种各不相同的思维,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
8、挑战,而成为应战者,我们必须事先有心理准备,不能临阵自乱。 8.不断汲取营养,让生命之树常青 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是喜欢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但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它们总是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就毁灭掉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