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应用进展

免疫学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应用进展

ID:13508674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3

免疫学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应用进展_第1页
免疫学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应用进展_第2页
免疫学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应用进展_第3页
免疫学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应用进展_第4页
免疫学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应用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学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应用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免疫学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应用进展章静【摘要】免疫学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病毒感染、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并已发展成一门新兴学科——免疫治疗学,它包括基因治疗、抗体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本文就免疫学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基因治疗,抗体免疫治疗,细胞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是指应用免疫学理论与方法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生物治疗策略。早期的免疫治疗主要是注射疫苗及抗血清以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随着器官移植及肿瘤

2、治疗的需要,发展到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增强剂以控制机体的免疫状态。目前,免疫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病毒感染、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并已发展成一门新兴学科——免疫治疗学,其中,生物免疫治疗不仅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治疗模式,更是一种利用免疫技术的新型治疗方法。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通过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它包括基因治疗、抗体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一.基因治疗基因治疗的概念及其探索应用

3、的范围均已被扩大,它不仅涉及遗传性疾病,而且涉及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内分泌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多基因疾病,以及包括艾滋病在内的传染性疾病,而备受人类的关注。1基因治疗的定义由于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等是因体内某种基因缺乏、缺陷或突变引起的,因此,通过对这些基因进行替代、修复和增补来治疗、控制疾病的治疗方法,称作基因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1]:一种是间接体内回体法(exvivo)就是将靶细胞由患者体内取出,于体外完成基因转移后再回输患者体内,此种方法的优点为靶细胞明确、转染效率高;另一种是直接体内法(inv

4、ivo)将目的基因插入载体,经修饰后直接注入肿瘤部位或通过血液循环注入体内,在体内完成向靶细胞的基因转移,具有一定盲目性,转染效率低,但较前者简便、费用低。2基因治疗的应用2.11991年美国批准了人类第一个对遗传病进行体细胞基因治疗的方案,即将腺苷脱氨酶(adenosinedeaminaseADA)导入一个4岁患有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症(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SCID)的女孩。这是一种ADA基因突变引起T、B细胞增殖障碍的免疫缺陷疾病,采用反转录病毒介导的间接法,即用含有正常人ADA基

5、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培养患儿的白细胞,并用白细胞介素Ⅱ(IL-2)刺激其增殖,经10天左右再经静泳输入患儿。大约1~2月治疗一次,8个月后,患儿体内ADA水平达到正常值的25%,未见明显副作用。此后又进行第2例治疗获得类似的效果。2.2癌症的基因治疗包括免疫细胞的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或癌基因的反义核酸导入治疗和抗肿瘤血管形成的基因治疗三种方式。  1990年Baker等首先观察到p53。发现针对癌细胞癌基因异常活化而设计的反义核酸技术可有效调节肿瘤细胞中基因表达[2]。目前。可以将某些细胞因子的基因转染到机体免疫细胞(如TI

6、L、LAK细胞及细胞毒淋巴细胞)中。将一些与免疫识别有关的基因(如HLA、B7等)转染到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经照射后再植入肿瘤患者体内;或者将表达HLA、B7的病毒载体或质粒DNA与脂质体复合物直接注射到瘤体内以制备肿瘤DNA瘤苗。2.3自身免疫病的基因治疗  治疗原则:对自身反应性记忆T细胞和自身免疫靶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使之产生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和再生性生长因子,比如:IFN-g、IL-2、TNFa、IL-4、IL-10等因子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3]。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2.3.1靶组织基因治疗(targetti

7、ssuegenetherapy)临床主要的靶细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胰岛?细胞;多发性硬化症中产生髓磷脂的少突胶质细胞;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滑膜细胞。  2.3.2T细胞介导基因治疗自身免疫靶细胞和自身反应性T细胞尚可因基因修饰而产生治疗性的转基因生长因子。  2.3.3全身性体内基因传导:特点:在所有的关节及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特征具有感受性的器官内,都可获得一定浓度的治疗性蛋白质;缺点:其产生与细胞因子全身表达有关的不良反应。  2.3.4局部基因转导类风湿性关节炎载体的关节内注射便于接近至类风湿关节炎中的

8、破坏过程,故能使鼠滑膜细胞在应用含有TNF-R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实验中发生有效的转导。  基因治疗是一把双刃剑,目前在基因治疗研究或临床试验上,85%是使用病毒载体。2000年时,宾州大学有病人在基因治疗中死亡,2002年在法国又发生先天免疫不全症基因治疗患者发生白血病的副作用。这两件失败的案例,均是由于逆转录病毒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