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楼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设计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楼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设计1、编制依据1.1深基坑支护设计书1.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3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1.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6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1.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1.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2、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1、本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2、本工程教学楼设计为6层,地下室设计为地下一层,层高4.1M,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为5539.11平方米。该地下室正负零设计标高为131
2、.00M,自然地面为136.3M。3、基坑支护体系概况。本项目基坑西侧采用重力式毛石挡墙,东面、南面、东北面分台放坡。2.2场区周边环境拟建场地位于三明农校校内,基坑东边为校园主干道、基坑北侧场地较开阔,修筑施工便道与金砂大道连接,南面已有1幢5层教学楼,西面与公园一号相邻,因公园一号长时间停工,地下室开挖后存在高边坡。基坑南面与已有教学楼间绿化带下有供电管线、自来水管。基坑空中无影响施工安全的管线等。详见施工平面图(另附)。2.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福建东辰综合勘察院提供的地勘报告资料介绍,本工程施工场地土层分布情况:①1素填土(Qml):人工堆填而
3、成,紫红、灰黄色,以强~中风化粉砂岩碎、块石为主,为附近山丘挖方、爆破物回填而成,含量约50~60%,仅局部含量较少,粒径一般为20~800mm,最大可见1000mm,其余为粘性土及砾石,呈松散、湿~饱和状态。堆填年限超过5年,该层部分地段分布,揭示厚度0.80~19.60m,厚度变化大。岩芯采取率:65~80%。②残积粘性土(Qel):紫红、灰黄等色,为粉砂岩完全风化后产物,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切面较光滑,很湿,硬塑。场区部分地段分布,揭示厚度:1.90~5.50m,厚度变化较大,岩芯采取率75~90%。③强风化粉砂岩(K2s):紫红、
4、灰黄色,风化强烈,岩芯中部分呈砂土状,手捏易碎,干钻困难,部分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锤击声哑,易碎。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未见软弱夹层、岩核和临空面、洞穴,出露地表后有进一步风化特征。场区大部分地段分布,揭示厚度0.70~19.70m,岩芯采取率65%~85%。④中风化粉砂岩(K2s):紫红、灰黄色,风化程度中等,薄层状结构,泥质胶结,颗粒细,裂隙发育,裂隙面倾角25~35°左右为主,多闭合状,隙面受铁锰质浸染呈黑色,岩芯多呈短柱状,局部为碎块状,锤击声响,不易碎,无法干钻。RQD在60左右。岩石质量较差。岩体较破碎,属较软岩
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未见软弱夹层,无临空面、洞穴等,岩石出露地表有进一步风化特征。场地大部分地段有揭示,未揭穿,揭示厚度3.10~16.80m。岩芯采取率:90~100%。详见勘探资料。2.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资料,本场地勘探未发现地下水。3、工程特点3.1支护设计具体介绍按福建闽地建筑设计院的图纸1:基坑深度:地下室底板标高为-5.3米,坑深5.3米:2:支护结构介绍西面与公园一号交接处因公园一号地下室开挖后长时间停工,存在7.8M高的边坡,局部出现塌方。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西面边坡已由本工程设计单位福建闽地建筑设计院进行毛石挡土墙设计,选
6、定《04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第77页HJB9。1南面距教学楼11.7M,基坑边绿化带下有电力管线,场地受限,但地质条件好,多呈碎块状,按1:05放坡,底部设排水沟,详见截面图1-1。1东面按1:0.5放坡,分二台,台面宽1M,底部设排水沟,详见截面图2-2。北面局部边坡按1:0.5放坡,分二台,台面宽1M,底部设排水沟,详见截面图2-2。西南面边坡按1:0.5放坡,分二台,台面宽1M,底部设排水沟,详见截面图2-2。3.2工程特点及实施难点3.1.1按现场实际情况,对应设计标高,其基坑实际开挖深度为-5.3M。支护设计以放坡为主。对
7、本基坑而言土方开挖是关键,土方施工必须密切配合支护施工单位施工。3.1.2该工程施工场地较为开阔,基坑西面毛石挡土施工,对施工安全影响较大。土方开挖采取水平分段的方法施工,开挖一段、支护一段。3.1.3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14、施工组织管理4.1施工组织部署4.1.1该工程施工组织以毛石挡墙支护及放坡为主。4.1.2整体施工先施工毛石挡墙、待挡墙施工完成后进行放坡。一切施工管理到人、材、机首先满足主体施工,确保主工艺施工总进行计划的实施。4.2施工协调管理4.2.1与设计单位的协调①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根据设计意图提出具体施工实施方案。②会
8、同业主、监理根据现场实际对设计提出建议,完善设计内容和设备选型。③协调施工中需与设计人员协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