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492783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2
《机械cad技术课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机械CAD技术课程问题驱动式教学和课堂讨论的部分问题第二章有关问题:•什么是模型?CAD模型是什么?•制作木模与构建CAD模型有什么异同?•计算机如何生成设计对象的几何模型?•机械产品研发需要什么样的模型?•计算机如何显示出图形和字符?•计算机如何表示正弦和余弦等曲线?•计算机如何表示圆柱、圆锥等曲面?•计算机如何表示轮船船体和汽车车身?•三次参数样条曲线通过所有型值点吗?•三次参数样条曲线是“光滑”的吗?•如何控制三次参数样条曲线的形状?•使用三次参数样条进行曲线设计灵活方便吗?•如何使计算机三维模型改变形状?•如何使计算机三维模型
2、实现运动?•如何由三维模型得到平面视图?•如何由三维模型得到立体视图?•如何用OPENGRIP编程完成几何变换?第三章有关问题:•何谓基于模型的设计?•目前的CAD模型是产品信息模型吗?•制造业信息化需要什么样的CAD模型?•制造业信息技术和系统的本质是什么?•CAD建模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关于模型问题的研究与诺贝尔奖有关吗?命题:模型是信息的载体;命题:信息完备的产品信息模型是数字化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的核心;命题:产品信息模型是实现产品信息集成与继承的载体,表现为一种结构与关系的集合。推论:制造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活
3、动都是围绕产品展开的,制造业信息系统必然以处理、保存产品信息为其核心,同时不能忽视人的活动的影响。由于产品信息模型包含了产品完备的信息,所以制造业信息系统应以产品信息模型和人的活动为核心。关于推论的问题:•什么样的模型才能完整表达产品信息?•新型结构的模型将对制造业信息系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否通过研究模型对信息系统的作用来研究制造业信息系统演变发展的规律?•制造业信息系统的本质是什么?它的演变、发展具有什么样的规律?•如何判断和衡量一个制造业信息系统的性质和状态?•如何采取符合制造业信息系统演发规律的方法促进系统保持良好的性态?•
4、研究上述问题应当采用什么样的工具?第五章的有关问题:•CAD软件系统仅仅是一个“高级图板”。这种说法对吗?•我们能否用CAD软件软件完成一个零件(如齿轮)的参数计算和结构设计?•UG设计的模型可否传送给其它CAD软件使用?反之行吗?•我们是否可以将一个商用的CAD系统改造成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软件?机械CAD技术课程专题讨论课的相关问题:1、你感觉学得最好的课程内容是什么?学得最差的课程内容是什么?2、你最喜欢学哪部分内容?最不喜欢学哪部分内容?3、学习中你最有成就感是什么时候?最有挫折感是什么时候?4、相对而言,本课程给你印象深和影
5、响大的是什么?5、在修读本课程期间,你更愿意到课堂还是更愿意到实验室?6、本课程使你在时间安排上压力大吗?学习的效率感觉如何?7、谈一谈本课程你自学的安排和感觉。8、本课程中第一次提出的新概念有哪些?9、本课程中第一次用到的新方法有哪些?10、本课程中第一次使用的新技术有哪些?11、请你就机械CAD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发表意见,并举例。12、你知道导出三次参数样条曲线数学模型的哪几种方法?请简要说明。13、你知道导出Bezier和B-spline曲线数学模型的哪几种方法?请简要说明。14、可视化CAD模型的生成、控制、表达使用的主要方法是
6、什么?请简要说明。15、请比较嵌入式语言与一般通用程序设计语言的异同,并说明其优、缺点。16、比较CAD软件与其他类软件的异同,谈一谈你学习计算机软件的诀窍。本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制造业信息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dissipativestructures)它具有耗散结构的基本性质?•系统信息熵(informationentropy)的变化会对制造业信息系统的耗散结构性质产生什么样的重要影响?•模型的结构、作用机制和人类的活动是影响制造业信息系统信息熵流的决定因素,因而,可以借助于对信息模型和人的行为的研究,理解和利用制
7、造业信息系统的演发规律?•制造业信息系统的本质是什么?它的演变、发展具有什么样的规律?•如何判断和衡量一个制造业信息系统的性质和状态?•如何采取符合制造业信息系统演发规律的方法促进系统保持良好的性态?•研究上述问题应当采用什么样的工具?需要什么方法?本研究领域预期的研究课题:•关于制造业信息系统本质属性的研究;•关于制造业信息系统演化规律的研究;•关于信息“集成”与“继承”基本理论的研究;•关于产品复合信息模型结构的研究与创新;•关于新型产品信息模型作用机制的研究;•实现以模型为核心的信息集成与集成的方法与技术研究;•模型为核心的产品
8、信息集成与继承软件架构理论与实现技术研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