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489260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2
《天窗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本信息课题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天窗》作者及工作单位教材分析《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矛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木板窗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面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感
2、情真挚、文笔生动、流畅,写作时间已久远。课文看似简单,实则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对于现代儿童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本文,要注意通过引导质疑、情景创设来增加学生的感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同时借助语言训练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而且针对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运用演化、发掘策略,通过启发联想和表情朗读、自主默读、交流读等阅读指导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其感情也深深地融入课文,才能得到心灵的陶冶。教学目标1、 认识“藉、蝙”等生字;
3、会写“藉、蝙”等生字;理解“慰藉、蝙蝠”等词语。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的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3、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难点:理解第8、9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教学过程一、引入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请听课文朗读。(课件出
4、示画面)二、自学课文1.通读课文。2.检查朗读,师生正音。3.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中心质疑1.完成练习,出示填空: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 ),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 )是孩子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2.质疑(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说活泼的孩子们会看到的很少,想到的很多?四、
5、学习重点段,解疑1.看看插图,出示课件结合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2.“慰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读2~5段)3.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看到想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带子似的闪电一瞥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
6、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课件展示以上内容)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4.讨论问题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小组讨论,交流。五、学习想象的方法1.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地方?板书:仔细观察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齐读)男女声对读。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
7、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出示:合理想象4.大家来想象一下。看窗外,仔细观察,想象一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说一段话。六、总结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有创造力的人。希望大家能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七、作业写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以读为主,重点感悟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板书:天窗的来历板书:唯一的慰藉出示课件一 出示课件二 课件
8、三适时评价或引导。 出示课件四 引导 评价 出示课件七、八、九 引导、启发 出示课件十 范读。小结。板书 出示课件五 出示课件六观看倾听思考回答找,思考,回答。 倾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透过边想: 默读课文,划句子,思考,感情朗读。 举手回答 自读 个性展示读 思考回答 倾听评价 思考回答 倾听思考想象交流 齐读写、 交流 观察、说说 教学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