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477225
大小:707.50 KB
页数:187页
时间:2018-07-22
《成观法师-北美开示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成观法师-北美开示录北美开示录(一)大卢寺遍照寺释成观法师毗卢出版社目次自序十一、大乘信位菩萨的修行甲、序说:一、根器―信根:二、经云:「末世众生根钝、福薄、障重」三、修行的目的:四、信的重要性:五、修行次第乙、释讲题:丙、大乘信位菩萨修行要目―修(信位十心)一、初信位―信心二、二信位―念心三、三信位―进心四、四信位―慧心五、五信位―定心六、六信位―不退心七、七信位―回向心八、八信位―护法心九、九信位―戒心十、十信位―愿心I、初信菩萨的修行―四信心甲、信佛一、信三世十方一切佛二、信佛果功德(l)信佛为一切智
2、人(2)信佛有三身四智(3)信佛十号具足(4)信佛有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5)信诸佛功德平等乙、信法一、信(因果法)二、信(六法道)三、信(三乘法)四、信(三世十方一切之法)(a)信(权法)(b)信(实法)(c)信(无上法)(d)信(大乘法)丙、信僧一、信(凡僧)二、信(圣僧)(a)信声闻、缘觉僧(b)信善萨僧丁、信真如一、信三真如1、信(自真如)2、信(他真如)3、信(真如平等)二、「三宝」与「真如」的关系:1、佛以「真如」为宝2、法以「真如」为宝3、僧以「真如」为宝Ⅱ、消业、起信之法一、
3、礼佛、忏悔二、读诵经典二、三饭依要义甲、引言乙、三皈五戒总说丙、三皈依要义一、就路返家二、外家与内家三、家之九义四、为何要皈依―追求智觉1、由迷返悟2、四种智觉3、无常慧4、「空慧」与「无我慧」五、皈依心要1、「性皈依」与「相皈依」2、「结缘皈依」与「真实皈依」3、究竟皈依4、皈依之层次:人、法、心、性5、三皈五戒心要偈三、五戒与在家律要一、序言二、佛灭之后「以戒为师」三、戒与无漏四、别解脱1、杀生与不杀生的果报2、偷盗与不偷盗的果报3、邪淫与不邪淫的果报4、妄语与不妄语的果报5、饮酒与不饮酒的果报五、破戒
4、六、持戒才算正式开始学佛七、尸罗―离恶、清凉八、戒学大要(一)戒体(二)戒相1、开相(开缘)2、遮相(遮止之相)3、持相4、犯相(三)戒德与戒威九、菩萨戒十、戒学问答1、广义与狭义的「不妄语」2、无心不成犯3、开缘4、美丽的谎言5、受戒的条件6、正式受戒与不受戒之差别7、著作权与不与取―及因果不爽8、受戒与荤辛9、受戒当天的准备四、六祖大师的公案甲、何谓公案?乙、禅宗的文字观丙、禅宗简介丁、六祖大师的公案1、公案八1、公案第一则(出自原经「自序品第一」)2、公案第一一则(出自原经「自序品第一」)3、公案第三
5、则(出自原经「机绿品第七」)4、公案第四则(出自原经「机绿品第七」)5、公案第五则(出自原经「机绿品第七」)6、公案第六则(出自原经「机缘品第七」)7、公案第七则(出自原经「机缘品第七」)8、公案第八则(出自原经「机缘品第七」)二、六祖大师法偈五、修福、惜福与擅波罗蜜一、修-福与惜-福二、自受用福与他受用福三、积-福四、布施与布施波罗蜜五、转「檀那」为「檀波罗蜜」之九法1、信施:…2、不轻心施3、不慢心施4、不吝施…5、不悔施:6、恭敬施:7、平等施:8、不望报施9、无所求施六、释「燃身献佛义」七、楞严偈义
6、解作者小档案自序所言「化痕」也者,幻化之痕迹也,以一切法皆如幻如化,故过去之陈迹。实亦如是如幻如化。经云:众生如梦,菩萨如幻,诸佛如化。故名此篇为化痕。是故众生醉生梦死,长夜不觉,菩萨修习如幻三昧自觉觉他。诸佛如来千百亿化身,度化无量有情。又梦既是幻,幻即是化。故言曰梦幻、幻化。是故密教契经云:心佛众生,三平等也。宗门亦云:「生佛平等」即此义也。又大日经云:复次秘密主,八地自在菩萨三昧道,不得一切诸法,离于有生,知一切幻化,是故世称观自在者。在此集子中,共收集了十七篇文稿。分为二集,上集计七篇,下集共收十篇
7、。此中大部分为笔者多年来在美国对信众的专题开示或文稿。仅此(五戒与在家律)要一篇是用在台开示的稿子。此中讲稿,共有六篇是笔者出家前的作品,其中又以时间上来讲,最早的是「浩然之气」(1981),那时我正在「德州华商报」任专栏作家,此文本欲登于该报,后因事未果。其次,「冥想三部曲」(1983),系为护持「德州佛教会会讯」而作。此外,「禅法述要」(1983)、「三世心不可得」(1983)、为在闭关前及关中的作品。而大乘四信心(1087)及「大乘信位菩萨的修行」(1987.7)则是出关后,分别于休斯顿「佛光寺」及纽
8、约「庄严寺」所作的专题讲稿。本集的下册中,有几篇是从文化上的比较,来突显佛法的殊胜,如唯识学与西方心理学(弗洛依德心理学)之比较,儒、释、道三家之比较等。作者之意在于通过对主题的叙述,令读者能对西方的心理学及一般文化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且对中国固有的儒道二家思想,亦能有较深入之洞察;然后再经过与佛法之比较,则更能显示佛法之殊胜与稀有,从而建立对佛法无上之信心。又,在篇章的编排上,上册以「大乘信位菩萨的修行」为首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