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新竹女子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国文下学期 第四册讲义目录 课

国立新竹女子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国文下学期 第四册讲义目录 课

ID:13455447

大小:1.73 MB

页数:144页

时间:2018-07-22

国立新竹女子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国文下学期 第四册讲义目录 课_第1页
国立新竹女子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国文下学期 第四册讲义目录 课_第2页
国立新竹女子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国文下学期 第四册讲义目录 课_第3页
国立新竹女子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国文下学期 第四册讲义目录 课_第4页
国立新竹女子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国文下学期 第四册讲义目录 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立新竹女子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二国文下学期 第四册讲义目录 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國立新竹女子高級中學100學年度高二國文下學期第四冊講義目錄課次課名作者頁碼第1課臺灣通史序連橫3第2課漸豐子愷11第3課馮諼客孟嘗君佚名19第4課都江堰余秋雨28第5課現代詩選36第6課勞山道士蒲松齡47第7課國葬白先勇55第8課指喻方孝孺78第9課韓非子選韓非子88第10課第九味徐國能96第11課典論論文曹丕104第12課垂釣睡眠鍾怡雯112第13課宋詩選120附錄一夢溪筆談選沈括133附錄二病梅館記龔自珍13912第一課臺灣通史序連橫一、寫作背景「凡文化之國,未有不重其史者也。」連橫先生身處異族統治,看到臺灣史料受到戰火波及,甚至可能遭統治者篡改,而前人修史頗多謬誤時,決心

2、要撰寫一部詳實有據,又富於民族精神的史書,讓民眾了解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也更加愛惜這塊土地。前後歷十年歲月的努力,連橫先生不只是沒有遺忘父親的訓示(「汝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還留下舉足輕重的歷史鉅作。二、連橫生平簡介及成就(ㄧ)生平簡介、著作、詩歌原名允斌,字雅堂(又自署雅棠),號慕陶。及長改名橫,字天縱,號武公,又號劍花。清德宗光緒四年正月十六日(西元一八七八年二月十七日)生於臺灣府府城(今臺南市)。連橫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祖先連興位公在清聖祖康熙年間(約西元一七○○年前後)渡海來臺,卜居於臺灣府府城寧南坊馬兵營(即今臺南市府前路臺南家世與啟蒙地方法院舊址),到連橫

3、時是第七代,連家遷臺至今已三百多年了。連興位公選擇馬兵營(明末鄭成功抗清的駐軍故址)為家園,正表明了恥仕二姓的心志。連興位臨終之際,遺命家人及後代,凡族人死亡治喪,必以明服殮葬。連橫十三歲時,父親連得政(字永昌)購余文儀的《續修臺灣府志》給他,並說:「汝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連橫感覺此書疏略,而且對鄭成功辭多誣蔑,因此,便立志要寫一部臺灣史,以補《續修臺灣府志》的缺失。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清廷甲午戰爭戰敗,簽下馬關條約,將臺灣與澎湖割讓給日本,臺民群起反抗,擁立唐景崧,建立臺灣民主國,誓死保臺。同年六月二十日,連橫父親逝世。連橫遭此國破父亡的雙重不幸,悲憤填膺,

4、無從發洩,國破父亡只好蒐集臺灣民主國各種文告等,做為日後撰寫臺灣史的資料。同時,手抄杜甫全集,致力賦詩,吐露家園淒涼的無限感慨。有「中原今日憂多事,壯志何容祖逖先」(語譯:正憂慮家國今日多難,復興的壯志哪裡能讓祖逖佔先。)的句子,顯現出他的愛國熱忱。光緒三十一年(西元一九○五年),日、俄戰後,因憤恨清政不修,連橫攜眷到廈門,向日本領事館註冊,創辦《福建日日新聞》,鼓吹排滿言論。不久便暢銷南洋一帶,普受華僑歡迎。南洋同盟會人士閱報後大喜,特從新加坡派人來聯絡,希望廈門辦報把這份報紙改為同盟會的機關報,連橫欣然同意,並加入了同盟會。立論激烈然而,此時《福建日日新聞》已因立論激烈而受官

5、方注意。有一回,連橫正在險遭不測理髮,清吏暗中派人準備逮捕他,幸而有人通風報信,他顧不得頭髮才理了一半,便匆匆逃走。後來,清廷又計劃在他赴報社途中,派人暗殺他,由於他先獲得消息而得以走避。不過,清廷終於向駐廈門日本領事館抗議,用高壓的手段強行封閉了報社。他只得回到臺南,重入臺南新報社(原臺澎日報社),再度主持漢文部。光緒三十四年,連橫開始撰寫《臺灣通史》;民國三年春至北京,清史館館長趙爾巽撰「臺灣慕連橫名,延聘入清史館,因而盡閱館中所藏臺灣建省檔案。同年回臺後,孜孜著通史」述,於民國七年告成,成就風雨名山之業。3在寫作《臺灣通史》之餘,連橫也蒐羅了與臺灣有關係的傳統詩,按年代次序

6、編列輯錄,從隋唐之際的施肩吾到清領時期。在這部《臺灣詩乘(ㄕㄥˋ)》中,連橫簡略地勾勒了以古典詩作為代表的臺灣傳統文學變貌。於民國十年告成。編「臺灣另一部代表作品《臺灣語典》,同樣是基於憂心代表、傳承漢族文化的語言,有詩乘」與朝一日可能逐漸消失在異族統治之下,因此,在積極鼓吹臺灣話的講述、流傳外,「臺灣語連橫特地找尋其與中原正統雅音系統之間的歷史關聯,以便確認臺灣話所蘊含的深典」厚的漢族因子,勾勒出在臺漢人由語言、文化所構築起來的民族認同傳統。至民國二十二年完成四卷,為《臺灣通史》外,連橫最得意之作。《臺灣通史》、《臺灣詩乘》與《臺灣語典》,皆呈現了連橫對於漢族認同的鮮明立場。連

7、橫與林資修(字幼春)、胡殿鵬(號南溟)並稱為日治時期三大詩人,李漁叔《三臺詩話》即稱連橫「其詩往往跌宕有奇氣,七絕尤婉美明秀」。連橫於乙未抗日時家居手鈔杜甫詩集,對杜甫所歌詠的民生疾苦、社會黑暗、官吏淫虐,有很深的感觸。在杜甫的影響下,連橫非常注意「詩史」的功用,希望詩歌成就詩不僅能排遣個人的憂悶,更能反映時代脈動與社會現狀。從連橫詩中最能明顯看出其身影的為清代「龔自珍」,龔氏詩作有雄奇豪邁壯闊與悲涼低迴婉轉融合為一的特色,他所常用的「劍」「簫」兩個意象,被連橫化用為「劍」「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