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435189
大小:318.26 KB
页数:137页
时间:2018-07-22
《【精品】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初中语文七下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目录1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爸爸的花儿落了3丑小鸭4诗两首5伤仲永6黄河颂7最后一课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9土地的誓言10木兰诗11邓稼先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3音乐巨人贝多芬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15孙权劝学16社戏17安塞腰鼓18竹影19观舞记20口技21伟大的悲剧22在沙漠中心23登上地球之巅24真正的英雄25短文两篇26猫27斑羚飞渡28华南虎29马30狼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回顾鲁迅生平;2、识记并运用“攒、拗、确凿……”等词;3、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
2、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4、口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情感与德育:6、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5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第一步:预习质疑;第二步:讨论释疑;第三步:审美鉴赏;第四步:练习巩固。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学生预习2、完成“夯实基础”部分教学教学步骤:一、导入: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回想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在我们即将离别童年
3、的今天来学习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一向严肃庄重的鲁迅先生的童年又是怎样呢?首先,我们进行预习二、学生预习135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指导:1、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可以想象作者会怎样写这篇文章?2、鲁迅是我们很熟悉的大文豪,你能具体给大家介绍介绍吗?3、快速浏览全文,印证指导1中你的想法,完成本文的生字词过关。三、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1、学生展示小组整理的生字词:参考:书下有的注音解释(摘选):确凿、菜畦、皂荚树、桑葚、长吟、轻捷、斑蝥、后窍、臃肿、珊瑚珠、攒、长妈妈、机关、敛、鉴赏、人迹罕至、秕谷、系、书塾、无从、Ade、方正、怪哉、消释、宿儒、对课
4、、蝉蜕、同窗、戒尺、人声鼎沸、窦、厥、倜傥、叵、拗、盔甲、绣像、影写、锡箔、绅士。“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上面有的不重复)脑髓(suǐ)相宜:恰当。博(bó)学:学问丰富2、教师增补:多音字拗:ǎo拗断ào拗口niù执拗宿:sù宿儒xiù星宿xiǔ一宿折:zhé折断shé折本zhē折腾系:xì关系jì系住教学时让学生先自行展示,后齐读,笔记。(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为《新青年》写稿时始用“鲁迅”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5、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要求学生笔记)2、写作背景(1)《朝花夕拾》小引(见《教师教学用书》P7)(2)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鲁迅先生由于受北洋军阀迫害,愤然离京,到达厦门。他本想与创造社合作干一番事业的,但到达厦门后的现状却使他大失所望,创造社的同人大都参加北伐去了,他因此失去了战友;而“现代评论派”的势力也从北京移到厦门,并在那里不断膨胀。这些人,谋私剥,工于心计,对教书却全不济事。每天除了干些讨好上司,散布流言蜚语,大摆名士架子之类的玩艺外,就是暗中攻
6、击鲁迅,排斥异己。而当局则“正与此辈气味相投”。这种周围是“死海一样”(《1926年11月21日致韦素园信》)的环境,自然使鲁迅感到极大的苦闷和愤慨,鲁迅先生是在“只剩了回忆”的可能时,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意在通过对儿时天真、活泼、充满情趣的生活的回忆,反衬出对黑暗、庸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所以作者才会写出美女蛇的故事,作者是多么希望有一个法术高明的“老和尚”放出“飞蜈蚣”把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美女蛇”都收拾得一干二净啊!又是多么希望儿时天真无邪的伙伴,不要因升到绅士的位置而堕入浊流!(3)相关资料:①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
7、湖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135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