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前混龄教育模式发展论文

幼儿学前混龄教育模式发展论文

ID:13403030

大小:3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2

幼儿学前混龄教育模式发展论文_第1页
幼儿学前混龄教育模式发展论文_第2页
幼儿学前混龄教育模式发展论文_第3页
幼儿学前混龄教育模式发展论文_第4页
幼儿学前混龄教育模式发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学前混龄教育模式发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幼儿学前混龄教育模式发展论文〔摘要〕学前混龄教育是对多种学前教育理论的生动实践。学前混龄教育符合我国国情和幼教改革的要求,应把握学前混龄教育几种基本形式并了解其发展趋势。〔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混龄班学前混龄教育学前混龄教育,是指把不同年龄的学龄前儿童按一定的比例组织起来开展游戏、生活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模式。它需要教育者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科学的儿童发展观、课程观,通过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儿童富有个性、生动地发展。学前教育机构本是一个多年龄、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儿童群体生活、游戏、学习的场所。年龄相同的儿童可以在其中一起生活、游戏、学习,年龄不同的儿童也同

2、样可以。且异龄间的互动为幼儿创造了多年龄层次、多种发展水平、多种能力的同伴相互作用的机会,这对不同年龄幼儿各自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一、混龄教育是多种学前教育理论的深刻实践混龄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种形式,因此一切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既是同龄教育也是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混龄教育是这些理论更积极、更深刻的实践。践行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混龄教育是蒙氏“儿童之家”的活动形式。它为儿童提供了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带动的成长环境。在蒙台梭利看来,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1精品文档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儿童发展生命,为此,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必须受

3、到尊重。儿童对外部环境信息有吸收的心智,要充分信任儿童自己的力量,他们是自我的教育者。混龄教育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拥有更多不同层级的学习和交往的伙伴。与成人的指导相比,由于年长儿童更接近年幼儿童的心智,幼小儿童很容易理解这些指导,所以由年长儿童来指导年幼儿童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同时,年长儿童通过指导年幼儿童,不仅能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而且能够展示领导才能,产生成就感,体验成长的快乐。总之,在蒙台梭利“儿童之家”的混龄教育实践中,混龄班的儿童之间更像是兄弟姐妹。混龄教育出现在“儿童之家”并非偶然,这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和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可以说混龄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在

4、实践上的一种体现。体现了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要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中心,建立一种回归儿童的生活、注重经验及其改造的课程体系,这在混龄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长”。即教育的任务就是为了培养新的一代在未来担负起民主社会的公民责任,作好道德的准备和智慧的准备。儿童要学会做人,就得通过平等的交往,发展社会意识,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1精品文档理解社会的期望和社会生活秩序。而混龄教育中的不同年龄层次或具有年龄差异的同伴群体,更有助于不同年龄的儿童理解和掌握社会规则,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杜威认为,教育即

5、生活,而且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生活。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这就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观点。因此,教育要为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教育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儿童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并且学会使这种欲望得以生长的方法,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混龄教育实际上是为儿童提供一种更为丰富、更为完整、更为生态化的生活,使儿童在这样的同伴生活关系和生活环境中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经验”、“经历”“历程”是杜威教育哲学的重要概念。他认为教育的过程是儿童生长的过程,而生长的过程又是经验不断改造的过程。

6、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交互活动、不同的交往对象,儿童经验、经历的获得也是不同的。混龄的教育环境以及不同年龄儿童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满足儿童交往的天性,而且使得儿童有更丰富的经历,获得更多的经验。推动认知发展理论倡导的让儿童“去中心化”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从教育的角度讲,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1精品文档又被称为互动理论。他强调儿童的发展是儿童与外界环境积极主动地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互动,就没有发展。他重视社会性互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而混龄教育中儿童与同伴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就有机会了解别人的想法尤其与自己不一样的想法,这会促使儿童进行判断

7、、比较和思考,进而自己得出结论,这对儿童的“去自我中心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互动有力支持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维果斯基与皮亚杰对教育的认识有很大的一致性,尤其是在儿童发展的方式和途径方面。但与皮亚杰所不同的是,维果斯基把儿童看成是社会的儿童、文化的儿童;儿童的发展是一种社会传递的过程,受社会文化环境的深刻影响。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其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最近发展区不是一个实体概念,而是一个形象化的抽象概念,实质上体现的是相互作用的原理。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