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学习:连接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新兴研究领域

代际学习:连接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新兴研究领域

ID:13383647

大小:22.9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22

代际学习:连接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新兴研究领域_第1页
代际学习:连接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新兴研究领域_第2页
代际学习:连接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新兴研究领域_第3页
代际学习:连接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新兴研究领域_第4页
代际学习:连接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新兴研究领域_第5页
资源描述:

《代际学习:连接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新兴研究领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代际学习:连接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新兴研究领域1引言随着数字化产品的普及和信息化程度的发展,人们的信息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对不同代际人群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的时代背景、受教育水平、行为习惯都导致了两代人或者多代人之间缺乏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沟通交流,传统的家庭内部教育也会受到家庭等级观念以及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而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与此同时,对各种智能终端设备、互联网、社会化媒体等掌握水平的差异也进一步加剧了代际之间的隔阂和鸿沟[1]。一些老年人难以适应数字生存和媒介形态所带来的变化和挑战,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技

2、术恐慌”的心理[2]。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10亿,其中10-39岁的中低龄网民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4.7%,基本趋于稳定,而40岁及以上的中高龄网民比例逐年增加,已经达到22.4%,这部分人群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和广阔的潜在发展市场[3]。根据年龄为主导的划分依据,这两类人群可以直观映射到Prensky所提出的“数字原住民”(Digital代际学习:连接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新兴研究领域1引言随着数字化产品的普及和信息化程度的发

3、展,人们的信息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对不同代际人群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的时代背景、受教育水平、行为习惯都导致了两代人或者多代人之间缺乏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沟通交流,传统的家庭内部教育也会受到家庭等级观念以及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而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与此同时,对各种智能终端设备、互联网、社会化媒体等掌握水平的差异也进一步加剧了代际之间的隔阂和鸿沟[1]。一些老年人难以适应数字生存和媒介形态所带来的变化和挑战,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技术恐慌”的心理[2]。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

4、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10亿,其中10-39岁的中低龄网民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4.7%,基本趋于稳定,而40岁及以上的中高龄网民比例逐年增加,已经达到22.4%,这部分人群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和广阔的潜在发展市场[3]。根据年龄为主导的划分依据,这两类人群可以直观映射到Prensky所提出的“数字原住民”(DigitalNatives)和“数字移民”(DigitalImmigrants)这两个概念。Prensky[4-5]将数字原住民定义为那些出生在拥有各种数字技术和设备的时代,且能够快速地精通这

5、些新兴数字技术并富有技巧地使用它们的年轻人;相比较而言,数字移民则是指年龄较大,在面对迅速发展的数字化科技时,必须经历并不顺畅或较为艰难历程的学习者;赵宇翔[6]、ZhaoY[7]等指出,随着Web2.0理念的逐步深入以及各类社会化媒体的陆续出现,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对数字产品的认知水平、学习深度和熟练程度等方面的差距正在被逐渐拉大。鉴于此,如何发挥数字原住民的数字能力优势,提升数字移民的信息能力和媒介素养,缩小代际之间的数字鸿沟,进而促进社会整体代际关系的和谐稳定,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国外一些学者将这种“发生在不同世代之

6、间的学习过程和体验”称为“代际学习(Inter-GenerationalLearning,IGL)”[8],这一概念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逐渐得到广泛关注,研究范围也从传统的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向基于技术驱动的信息科学领域扩展延伸,一些学者论证了基于ICT技术的代际学习有助于改善代际关系,缩小数字鸿沟,并能够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9-10]。目前,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很少,如林娜[11]提出通过将“代际学习”理念向青少年和家长推广,能够让博物馆教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但其对代际学习概念的诠释仍然局限在线下互动

7、的阶段。另外,虽然在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有一些学者阐述了与代际学习相关的概念,如代际交换、代际传承、亲子教育、亲子互动等[12-15],但内容以基于传统模式的线下交流为主,或者从单纯的案例研究角度去探索代际之间沟通的方法,并未明确提出代际之间的学习内容及具体模式。2代际学习的概念解析当前学界对代际学习的研究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和医学等[16]。由于不同学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这一概念也有着多种不同的论述。一些学者将其与终生学习(LifelongLearning)[17]、代际实践(Intergenera

8、tionalPractice)[18]等相关概念做类比,从而给出不同维度的阐释,但目前学界并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体系,且代际学习界定中如何划分概念粒度值得进一步探讨。从时间的维度,代际学习的概念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