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352593
大小:91.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22
《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思想政治课是普通高中新课程“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的教育,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在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领悟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逐步树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2、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第一部分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一、课程理念思想政治课,从核心价值来看,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为此,思想政治新课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在课程目标、课程建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上确立新的课程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新课程以邓小
3、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同时着眼于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二)在课程建构上,着力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体系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
4、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三)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注重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身心发展的特点相结合新课程着眼于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需要,以学科知识来启迪学生的思想,要求处理好“坚持灌输”(即要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讲求实效”(即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的关系,使学生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思想观念和行为选
5、择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四)在课程实施上,强调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新课程要求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切实加强课内外的实践活动要求,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提高认识,优化方法,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充实思想,提高觉悟。同时,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做到教育目标开放,课程资源开放,教学模式开放,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结论和评价的方式方法开放。(五)在课程评价上,倡导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新课程评价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强调评价的全面
6、性与多样化,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方法。这种评价机制不仅要对知识技能作出评价,还要探索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探索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探索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等等,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
7、战略思想;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体目标是综合各个具体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教育教学目标,对各个模块教学具有导向作用。(二)分类目标知识目标为: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
8、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为: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发展采用多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