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345264
大小:151.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22
《除余假有法.(徧计执`业相↓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圓光佛學院寂照法師講授2007.5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 復次即前所說自性。乃至業等五事當知。皆由三處(色、心心所法、無為法)所攝。 (一)謂由色聚(四大、五根、五塵)故。 (二)(名)心王心所品故。 相 名依他起↓有 妄想 正智 (三)無為故。(圓成實、真如性、如如↓有) 除餘假有法。(徧計執、業相↓無) l若依他起性與圓成實性是意地所攝,是存在的;地獄眾生看到的獄卒是不存在的,非意地所攝。意地所攝是現前六根對六塵的色法,心心所法、心不相應行法等有為法。 意地大種能為五因 今當
2、先說色聚諸法。 問 一切法生。皆從自種而起。云何說諸大種能生所造色耶。云何造色依彼。彼所建立。彼所任持。彼所長養耶。 答 (一)生因 21 圓光佛學院寂照法師講授2007.5 由一切內正報外依報大種,及所造色種子五陰皆悉依附內相續心第八意識。乃至諸大種子未生諸大以來(未遇境界)。造色種子終不能生。造色要由彼生(意地)。造色方從自種子生(五陰)。是故說彼能生造色陰。要由彼生為前導故。由此道理。說諸大種為彼生因。 造色:內心所現的相是色,要以意地為前導。 (二)依因 由造色生已不離大種處而轉故。 (三
3、)建立因 由大種損益。彼同安危故。 (四)任持因 由隨大種等量不壞故。 (一)長養因 由因飲食睡眠修習梵行三摩地等依彼造色倍復增廣。故說大種為彼養因。 色聚諸事 復次於諸色聚中。略有十四種事。謂地水火風(四大)。色聲香味觸(五塵)。及眼等五根。除唯意所行色(意根所對的法塵)。 意根所對的法塵不直接對外境,如夢中獨頭意識,所對法塵又稱為意境性。 復次於心心所品中。有心(八識)可得及五十三心所可得。謂作意等。乃至尋伺為後邊如前說。 21 圓光佛學院寂照法師講授2007.5 l心王要有作用必須
4、有作意心所先開始,前五識身一定要在當下根對塵時發生作用,但是意地是通三世。 l眼識三心,率爾心、尋求心、決定心,前二心尚未造業,決定心後開始造業,六識中前五識也會造業,前五識造業必須第六意識決定之後始開始,會造業的眼識稱為等流眼識,等流眼識是與意識一起作用,所以有善業因、不善業因。 l眼識沒有分別力,要靠第六意識,凡是識都是具有了別作用(一心剎那),加了第六意識的作用,就起了分別(生起剎那),起分別之後才有染淨因,才開始造業。 生起作意的四因 云何能生作意正起。由四因故。一由欲力。二由念力。三由境界力。
5、四由數習力。 (一)云何由欲力。謂若於是處心有愛著。心則於彼多作意生。 (二)云何由念力。謂若於彼已善取其相已極作想。心則於彼多作意生。如:念佛 (三)云何由境界力。謂若彼境界或極廣大。或極可意正現在前。心則於彼多作意生。 (四)云何由數習力。若於彼境界。已極串習已極諳悉。心即於彼多作意生。(熟處轉生,生處轉熟 )若異此者。應於一所緣境唯一作意一切時生。 心生次第 又非五識身有二剎那(五識身沒有伴隨意識的生起,就沒有第二剎那)相隨俱生。亦無展轉無間(第六意識生)更互而生。 又一剎那五識身生已。從此無間
6、必第六意識生。從此無間或時散亂或耳識生。或五識身中隨一識生。若不散亂。必定意識中第二決定心生。由此尋求、決定二意識故。分別境界。 21 圓光佛學院寂照法師講授2007.5 又分別境界由二種因故。或染污或善法生。謂分別故。及先所引(率爾心、尋求心)故。意識中所有由二種因。在五識者唯由先所引故。所以者何。由染污及善意識力所引故。從此無間於眼等識中。染污及善法生。不由分別。彼無分別故。由此道理說眼等識隨意識轉。若無第六意識,之前的眼識都不具染淨善惡,因為眼識本身無分別。 如經言。起一心(率爾心)若眾多心(有第
7、六意識之後就有眾多心)。 云何安立此一心耶。謂世俗言說一心剎那非生起剎那(第六意識)。 云何世俗言說一心剎那。謂一處為依止。於一境界事。有爾所了別識的定義生。總爾所時名一心剎那因不起第二念。又相似相續亦說名一第一念。與第二念極相似故。 眼識率爾心尋求心決定心(染淨業) 一心剎那生起剎那 了別分別 發業無明潤生無明 心心所行相 又意識任運散亂緣不串習境時。無欲等生。爾時意識名率爾墮心。唯緣過去境。 五識無間所生意識。或尋求或決定。唯應說緣現在境。若此,即緣彼境生生起剎那。第六意識緣現在,為潤生無明。 又
8、識能了別事之總相。識=了別=陰(識的作用) 即此所未了別所了境相。能了別者說名作意。(識陰如幻事:對境生起作意才能稱為能了別。) 21 圓光佛學院寂照法師講授2007.5 即此可意、不可意、俱相違相。由觸根塵和合了別識。觸生起的同時具有了別↓根塵識和合(色陰如聚沫) 即此攝受、損害、俱相違相。由受了別識。(受陰如水泡) 即此言說因相。由想了別識。(想陰如陽焰) 即此邪正俱相違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