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书评

《天朝的崩溃》书评

ID:13344663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2

《天朝的崩溃》书评_第1页
《天朝的崩溃》书评_第2页
《天朝的崩溃》书评_第3页
《天朝的崩溃》书评_第4页
《天朝的崩溃》书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朝的崩溃》书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班级:08级历史学班姓名:朱林学号:07509114失败的教训——读《天朝的崩溃》《天朝的崩溃》一书是北京大学茅海建教授研究鸦片战争的成果,该书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观念解析鸦片战争并着重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可是当今社会更多的是关注鸦片战争的意义,而看的最少的是“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究竟犯了哪些错误”《天朝的崩溃》,茅海建著,1995年版,三联书店,25页。茅教授在书中专门分析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决策者们,究竟犯了什么错误以及如何是犯错的,并对战争涉及清王朝的种种史实进行考证,对种种陈说予以分析,另外还对这次战争中的主要人物加以评论。以史为鉴,

2、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吸取以往的教训,正视以往的错误。为了避免重蹈历史覆辙,一个民族理应对自己的历史进行自我批评。为此,作者从多个方面详实的再现了鸦片战争中的情节,并深入的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并且有许多独到而极具颠覆性的学术观点。鸦片战争的彻底失败告诉中国人这样一个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的潮流。著名史家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曾论及这样的问题:“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著,1987年版,岳麓书社,11页茅海建

3、教授正是这一观点的认同者。作者就武器装备、制造工艺、武备管理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的对比和分析。经过这样的对比之后,就不难发现清军的落后了。在西方的英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赖以为生的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知不觉中已经被西方国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在英方已经使用初步发展的火器时,清军却是冷热兵器混用。清方少有的一些火炮相当一部分还是明朝的遗物,质量差,铸炮工艺落后,弹药少,几近报废的程度,而火枪也不过是极其落后的鸟枪。而作用更大的海军,差距则更大,清方的防御系统——炮台、城,却又相当的落后,以至于根本无法抵御英军强大的火力进攻。

4、另外还有就是英军已经有着近代军事技战术,最好的例子关天培的虎门,一流的的将领,一流的防御体系,在天朝可谓是最好的防御体系之一,可是却轻而易举地被英军攻破。英军的强大以及清军从未领略过的战术是英军制胜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不仅仅虎门之战,鸦片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争清军的失利都是由于军事上的原因。所有这些很自然的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近代化。在正规作战中,对近代化的敌人只能用近代化的手段来取胜。5班级:08级历史学班姓名:朱林学号:07509114这样的观点是我以前所没有注意到的,确实如此,一支现代化的部队即使战术再劣拙,在对阵装备

5、战术极其落后的军队时很难说有什么劣势。况且,即使以前接受的一些观点,如清军在兵力上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并且可以在本土作战以逸待劳其实若是仔细分析恐怕也是站不住脚的。虽然清方当时的常备军有80万之多,可这些兵力是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实际驻守于某一地方的兵力并不多。调兵又要涉及时间和空间,以当时的条件,调兵实际上的作用甚微,并且需要消耗相当多的财力和物力。而英军却可以相对集中兵力,加之其舰船的先进技术,部队机动性甚强,使得清军反而疲于奔命,并没有以逸待劳的优势。加之,日久承平,军队腐化,训练废弛,军纪荡然,清军的战斗力已经很差。另外还有就是时下很多

6、观念认为当时只是官场腐败,殊不知当时的清军已经存在着普遍腐败的现象,下层官兵在作战时一触即溃对于战争的失败负有很大的责任。对鸦片战争中的主要当事人的评述,作者是从林则徐禁烟开始说起。在我以前接受的教育中,林则徐是不容任何质疑的,林则徐被描述成了神话。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林则徐在当时甚至是现在人们的心中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人物。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林则徐虎门销烟后对敌情进行了相应的判断,却错误的估计了当时情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可他的部署却是几近于“书生议兵”式的想法,根本无法抵御船坚炮利的英军的进攻。可是出于历史的巧合,英军并未直接对广东发

7、动进攻,而只是封锁了广东沿海,但这绝不是因为英军惧怕林的武备。可是这却给后人造成了假象,即使当时的人也认为只要采取林则徐的策略则必胜无疑。正是出于这样的误会或者说巧合,林则徐不可战胜的神话占据了当时许多人的心,并流传至今。其实今人关于林则徐在战争中思想发生变化的这一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林被称为近代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虽然后来林多方搜集资料编成《四洲志》,可是研究表明林被贬伊犁后,更关心的是人事变动和自己的复出。这些说法都是值得我去思考的,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也不可一厢情愿的认为谁怎样怎样。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史料去研

8、究分析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自然地我们不能苛责古人,换位思考,历史人物的思想不可能过度地超出其所处的时代。同样的误会发生在琦善身上。后世对琦善的评价多称其为“卖国贼”,可是作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