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630

冬病夏治三伏贴630

ID:13342134

大小:1.14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7-22

冬病夏治三伏贴630_第1页
冬病夏治三伏贴630_第2页
冬病夏治三伏贴630_第3页
冬病夏治三伏贴630_第4页
冬病夏治三伏贴630_第5页
资源描述:

《冬病夏治三伏贴63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冬病夏治三伏贴——应用与禁忌2014年7月穴位贴敷穴位贴敷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等特点,属于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以下简称“三伏贴”)日益推广普及,成为夏季开展的重要医疗活动之一。三伏贴规范化治疗为加强“三伏贴”技术应用管理,规范临床应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临床疗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相应的应用管理通知,要求对“三伏贴”应用范围做出规范。在2013年中管局发布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中指出:“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

2、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严禁为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扩大应用范围及应用人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思考:Q1.为何要选在最炎热的三伏天气进行贴敷?Q2.为何只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Q3.对于热性疾病应用有何不良后果?Q4.三伏贴治病疗效能否能立竿见影?2三伏贴临床与机理研究3三伏贴适应症4三伏贴禁忌症1冬病夏治理论源流5三伏贴注意事项何谓冬病、缘何夏治冬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此类疾病都有虚证、寒症的共同特点,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虚体质。夏治,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

3、到最高,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祛除体内陈寒,并为肌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易发季节不易被寒邪所伤。使人体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从阴阳五行论冬病夏治从冬至开始,阳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到夏至,阳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阴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从夏至开始,阴气开始复生,阳气开始消退,到冬至,阴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根据阴阳制约关系,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扶益阳气,可达到祛寒目的,从而使失衡阴阳达到稳态。冬病夏治的理

4、论依据从四时气候论冬病夏治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即有记载,一年之中节气更迭: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也会随之发生顺应改变,出现周期性盛衰。夏天乃一年中阳盛阴衰之季,而“三伏”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之达到顶峰,此为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此时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从而可达到“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从体质与治疗论冬病夏治冬病病人在冬季由于寒气太过而致病,即使到了夏至阳气至盛之时也未能消退,此时若补益阳气则可以有效克制体内阴寒之气。一可采用辛温药,温阳祛寒,以消除冬

5、病的病根。二采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即在“夏至”以后,阳气渐去之时以温阳之药随而济之,起到助阳的作用。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何谓三伏贴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它是在三伏天对穴位进行药物贴敷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天灸的一种。三伏天贴敷的时间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中医认为庚日属金,以五行而论,与肺相配,为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明末清初张璐著《张氏医通》载:“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

6、,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三伏贴的理论溯源三伏贴作用机理研究现代研究发现,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三伏贴作用机理研究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性,血清中的IgG、IgA含量得到提高,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过敏状态。三伏贴作用机理

7、研究药物贴敷于皮肤,不经过肝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而直接作用于人体,且皮肤间层具有储存特性,使药物浓度曲线趋于平缓,避免了口服或注射给药途径表现出的时间-血药浓度曲线的峰谷现象。同时结合腧穴特殊性能,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维持较长的药效时间。三伏贴临床研究富菊艳等[1]用白芥子30g、延胡索30g、甘遂15g、细辛15g,共研成细末,与生姜汁调成膏状贴敷于双侧肺俞、心俞、膈俞以及定喘等穴位,治疗支气管炎650例,哮喘350例,痊愈:1年以上无复发,共360例(36%)。好转:症状减轻,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共520例(52%)。无效:症状未见减轻,共120例(

8、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