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桥工程桩基础施工专项方案

车行桥工程桩基础施工专项方案

ID:13337728

大小:108.38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7-22

车行桥工程桩基础施工专项方案_第1页
车行桥工程桩基础施工专项方案_第2页
车行桥工程桩基础施工专项方案_第3页
车行桥工程桩基础施工专项方案_第4页
车行桥工程桩基础施工专项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车行桥工程桩基础施工专项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XX河中心区双桥项目车行桥工程施工总承包桩基础施工专项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2第一节编制依据2第二节工程概况2第三节工程地质情况3第四节工程特点及工期目标4一、工程特点4二、工期目标5第二章桩基施工方案5第一节施工布置5第二节施工工艺流程图6第三节施工方法7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7二、主要施工方法7三、事故预防13四、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4第三章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18第一节安全保证体系18第二节安全施工措施18第四章文明施工、环保措施以及管线保护措施20第一节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20第五章航道保护措施2425XX河中心区双桥项目

2、车行桥工程施工总承包桩基础施工专项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编制依据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3、《公路技术标准》JTGB01-2003;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6、《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8、《XX河中心区双桥项目车行桥工程施工图纸》。第二节工程概况XX河中心区双桥项目车行桥工程施工总承

3、包工程位于广州市南沙区XX河中心区,车行桥西连南府路,跨越XX河后,东接金岭一横路。设计起点为滨水大道与南府路交叉口以西40米处,设计终点为海滨路与金岭一横路交叉口以东119米,桩号K0+440。工程包括滨水大道与南府路交叉口及西侧引道,车行桥,海滨路与金岭一横路交叉口及东侧引道。路线全长480米,起点桩号K0-040,终点桩号K0+440,其中桥梁长231米,接线道路长249米。主要工程内容为: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桥梁1、2号主墩下部结构采用整体承台群桩基础,每个承台下共15根Φ2.0m

4、钻孔灌注桩;0、3号边墩下部结构根据受力大小确定基础形式,0轴右侧、3轴左侧拱肋采用群桩基础,单个承台下设9根Φ1.8m钻孔灌注桩;025XX河中心区双桥项目车行桥工程施工总承包桩基础施工专项方案轴左侧、3轴右侧拱肋也采用群桩基础,单个承台下设9根Φ1.2m钻孔灌注桩;0、3号桥台采用单排桩基础,每个桥台下共7根Φ1.2m钻孔灌注桩。全桥共80根桩,其中Φ2.0m共30根,Φ1.8m共18根,Φ1.2m共32根。第三节工程地质情况根据钻孔资料揭示,沿线场地自上而下地层岩性分述如下:(1)第四系地层①人工填土层:本层分布

5、于地表,灰褐色,土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含碎石,稍压实,顶部20cm为水泥砼,下部为水稳层,部分钻孔含耕植土。本层厚度0.50~6.45m,平均厚度2.07m;层顶标高4.10~7.87m,平均5.90m。②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根据土的性质和沉积层序,分为淤泥、淤泥质粉砂、淤泥质土、中(粗)砂等四个亚层。a)海陆交互相淤泥层:本层分布广泛,呈深灰色、灰黑色,饱和,流塑状,主要由粘粒及有机质组成。本层厚度6.95~18.00m,平均厚度11.71m;层顶标高-0.04~5.66m,平均3.74m;层顶埋深0.50~6.45m,

6、平均1.67m。b)海陆交互相淤泥砂土层:本层分布广泛,呈灰色、灰黄色,饱和,松散状,组成物主要为粉细砂,含少量淤泥,局部为中砂。本层厚度4.10~15.60m,平均厚度8.73m;层顶标高-13.48~-3.55m,平均-7.96m;层顶埋深8.80~19.50m,平均13.38m。c)海陆交互相淤泥质土层:本层分布广泛,呈深灰色、灰黑色,饱和,流塑状,主要由粘粒及有机质组成,含贝壳。本层厚度1.90~20.00m,平均厚度9.30m;层顶标高-22.80~-10.03m,平均-16.70m;层顶埋深15.20~28

7、.00m,平均22.11m。25XX河中心区双桥项目车行桥工程施工总承包桩基础施工专项方案d)海陆交互相细(中)砂层:本层分布较广泛,呈深灰色、灰黑色,饱和,稍密,颗粒分选性差,不均匀含粗砂、卵石等。本层厚度0.60~10.90m,平均厚度3.96m;层顶标高-33.81~-17.65m,平均-23.82m;层顶埋深23.20~39.40m,平均29.06m。(2)残积积层砂质粘性土本层分布较广泛,呈灰褐色,灰黄色,稍湿,硬塑,为花岗岩残积土。本层厚度3.10~6.10m,平均厚度4.36m;层顶标高-25.65~-2

8、1.56m,平均-23.78m;层顶埋深27.00~30.20m,平均28.71m。(3)基岩基岩下伏于第四系之下,场地基岩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场地基岩面起伏较大。根据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中风化、微风化两层。①中风化花岗岩:本层分布广泛,褐黄色,灰白色,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和短柱状,块径6-13cm,岩质较硬,岩芯较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