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32442
大小:33.0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10
《理解卡尔 波兰尼的《大转型》社会与市场的博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与市场的博弈理论及其历史——理解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摘要】本文从社会与经济二者博弈的视角,系统介绍了卡尔·波兰尼对于社会与经济二者关系的论述,探讨了波兰尼的“嵌入”理论、“双重运动”理论以及国家的作用等理论,从而为社会与经济的博弈关系奠定理论基础;文中根据劳动力、货币、自然的商品化过程将历史上社会与经济二者博弈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其博弈过程,并指出其博弈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最后根据博弈历史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且总结了对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应该持有的理性态度。【关键词】社会与市场《大转型》自由主义博弈历史一、引言及文献综述(一)引言卡尔·波兰尼被公认为是杰出
2、的经济史家,在他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TheGreatTransformation-ThePoliticalandEconomicOriginsofOurTimes,以下简称《大转型》)中,开创性的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分析的历史的视角,也为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提供了一个渠道。时至今日,阅读这本具有著作仍然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当代资本主义新问题的一个新的切入点。波兰尼的思想广泛而且深入,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虽然其理论却较少地被各个学科的正统和主流派别所提及和研读,同时其作为社会主义者的身份似乎也从未得到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正式承认,但是不可
3、否认的是他的思想在世界学术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大转型》这门书中,波兰尼开创性的将市场的分析视角扩展到“市场与社会”两者之间关系的框架里面(以前的理论为纯粹的经济学市场理论或者社会学方面的思想理论),并且发掘二者之间的互动规律。作为人类社会两个有着截然不同运动机理的事物——社会与市场共存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由于市场天然的扩张性特点,市场的强大活力必然导致其侵入到社会的边界,而这种入侵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与市场对立的社会对此将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二者之间10的此消彼长关系曾经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目前为止经历过几次大的博弈?二战以后社会与经济的博弈情况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构成了本文的论题——“社
4、会与市场的博弈”。二、《大转型》写作背景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学术理论背景对于其成书具有很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开篇先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可能是有必要的。(一)作者的生活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尼曾在奥匈帝国的军队服役,后来先后当过大学教师和报社编辑,1934年到英国的牛津大学、伦敦大学任教,之后前往美国,在本宁顿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任职。《大转型》成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本书于1944年出版,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这部书的出版恰逢其时的描述和揭示了当时“烽火狼烟”的国际时局。(二)学术理论背景自亚当·斯密创立经济学这门学科以来,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就一直被大部分经济学家奉为槔圭,一方面
5、是经济学家对这个假设的极端信仰,另一方面,作为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硬核“经济人”假设从形成起就不断受到“社会人”假设的反拨与挑战,推动整个经济学学科理论的发展,而波兰尼的“嵌入”理论正批判地颠覆了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三、波兰尼的社会、国家与经济关系的理论基础卡尔·波兰尼的社会与经济博弈的理论是建立在一个全新的社会、国家与经济的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个博弈关系的解释中,波兰尼构造了几个全新的关键概念,包括“嵌入”(embeddedness)、“脱嵌”(disembedded)和“双重运动”(doublemovement)等。这几个概念和关系和系统的阐述了波兰尼的经济与社会互动关系的思想内容,
6、而且正如经济学假设对于经济学理论内容的巨大作用一样,波兰尼对于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描述可以理解为其后续理论的基本前提,理解波兰尼的社会与经济博弈必须从这些基本理论开始。10(一)“嵌入”理论“嵌入”理论是波兰尼对当代社会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也是社会与经济博弈活动的基本框架结构。主流经济学的传统观点一般认为,经济是一个由相互连锁的市场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这一认识背后的逻辑是:经济是一个自足的、独立的系统,经济与社会是两个不相干的领域,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经济可以凌驾于社会之上。但在波兰尼那里,经济并非像主流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自足的,而是从属于政治、宗
7、教与社会关系的。对此,波兰尼用了“嵌入”一词来说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波兰尼认为,与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设想的相反,人类并不具有与生俱来的倾向于交换的天性,最初劳动分工的发展也并不依赖于市场的存在,人类的经济是浸没在他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他的行为动机并不在于维护占有物质财物的个人利益,而在于维护他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权利,他的社会资产。只有当物质财物能够服务于这些目的时,他才会珍视它。在每一种情况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