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境和虚影论中国画中影观念和影表现

实境和虚影论中国画中影观念和影表现

ID:13320883

大小:15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2

实境和虚影论中国画中影观念和影表现_第1页
实境和虚影论中国画中影观念和影表现_第2页
实境和虚影论中国画中影观念和影表现_第3页
实境和虚影论中国画中影观念和影表现_第4页
实境和虚影论中国画中影观念和影表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境和虚影论中国画中影观念和影表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境和虚影论中国画中影的观念和影的表现第一章,问题缘起清人方士庶在《天傭庵笔记》中写道:“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见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即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揭影之妙。”1这段话生动得表现了中国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质。即将自然对象这个“实境”进行提炼,加工为艺术作品的过程。客体之形(实境)是我们眼睛所见之状,艺术之形(虚境)则由心而造。表现艺术之虚境就是“蹈虚揭影”的过程。此时画家心造手运的不再是实在之形,而是虚影了。当实境超越其形而下

2、实体的束缚而以一种“影”的境界呈现出来时,才能表达出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形而上的意韵。“影”在古人画论的记叙中、只言片语中多如牛毛俯首可拾。虽无系统的论述,但其数量之大让人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尽管如此,它却躲藏在画面背后和观念夹缝中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那么“影”究竟是何物?“影”是如何与绘画进行互动的?影在绘画上有哪些表现?这便是我的发起的疑问,也是这篇论文试图探讨的内容。第二章,中国画中写影观念第一节,影的起源与常识之影中国人对“影”这一观念如何看待?其观念与绘画的关系又如何?这是我首先要作探究的问题,陈寅恪说: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我们即由影字溯本追源,

3、那么最早由文字记载时“影”字是何时出现的呢?一说在东晋时期,葛洪《字苑》始加彡为影。2在此之前,无影这个字,景与影通假。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景条目下解释为“景,光也。”从造字构成上也可以看出景和光关系密切,影即是被作为常识的一部分为人们认识,表示阳光下的物体所投射出的阴暗区域或是水中镜中通过光的反射形成的相对于实体的虚像。广韵》中解为“影,形影”,《集韵》中解为“影,物之阴影也”。3不管是影子或是影像,其存在的前提都离不开先有一实体的形,即形影不离。从出现影的文献记载来看,我们亦可以得到这种认识。君子之處也若無知,言至虚也;其應物也若偶之,言時適也。若影之象

4、形,響之應聲也。管仲《管子》管子卷第十三4列子顧而觀影,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謂持後而處先。列禦寇《列子》卷八5且上者下之師也,夫下之和上,譬之猶響之應聲,影之像形也。故爲人上者,不可不順也。万方数据“《荀況《荀子》卷十一6形和影之间关系就如同声响和回音的关系,此关系被引申出来比喻君臣关系,教化关系,修身的内外关系。从这些相关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类比得出形与影的关系:形为本,为上;影为末,为下。并且影只是形的附庸而从形、像形、应形、随形。总而言之,此时的影在人们心中只是形的附属。影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天天经历或感受到

5、以至于熟视无睹的现象或经验。在魏晋之前人们的共识中,影作为形的附属尚未获得独立性,影的特性意义皆由其所从属的形来决定,因而在最初阶段,对影的关注是消极的,它难以获得被图写的理由。就如晋代文学家陆机曾说:“臣聞圖形於影,未盡纖麗之容。察火於灰,不覩洪赫之烈。是以問道存乎其人,觀物必造其質。”7由此可见,若要“观物而造其质”,通过“图形于影”肯定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影毕竟只是一个模糊的黑影或虚像,看不到真实的细节。影只是形的附庸而已。显而易见,影与绘画之间尚无互动之表现。第二节,魏晋玄佛影响下影的观念两种发展方向伴随着东汉末年宇宙论儒学的式微,汉王朝大帝国的土崩瓦解

6、,中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呈现出异常复杂的形态。宗白华称这个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中国人的观念中开始了一场巨变:魏晋玄学的兴起。是时,形而上的清谈大盛,人们在老庄精神下追求“无为”、“自然”。对“影”的理解在玄佛之风的影响下发生转变。“影”的第一层含义:自先秦以来的初步常识观念。在魏晋时期成为常识合理的自然现象,在哲学上得到论证。郭象在注解庄子的过程中提出的“无待”:“若责其所待,而寻其所由,则寻责无极而至于无待,而独化之

7、理明矣。”8将常识合理转化为“物各自造”的新概念,认为“万物万象最初皆是‘自己而然’‘无待’于其他条件,此即是‘独化’。”9这一观念成为中国人的深沉思维模式。金观涛说:把自然存在即合理的原则运用到知识方面,就是主张常识合理。。。。。。对自然现象常识而言就是承认它是‘独化’的,不必追溯这一存在或现象的原因,即视常识为本来如此,不需要加以解释的东西。”10种观念下,对常识下影子的关注转为积极的观注。而此种关注在艺上有所体现,那就要等到理性精神的成熟,即是佛学被消化吸收后的唐宋时期。“影”的第二层含义:影被作为超越形之存在的虚像。这是佛学破除诸相的要求。“影”从此开

8、始作为修身冥想的对象。只有影与自然实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