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316913
大小:5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2
《晚清以来淮安(楚州)文化现象回顾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晚清以来淮安(楚州)文化现象回顾与思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极,建立明王朝。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了侄子惠帝朱允炆的王位,迁都北京,为加强对南方的统治,使南方的大米、绸缎、贡品能源源不断运往帝京,大规模整治和修通了京杭大运河,为控制这条经济大动脉,使之畅通无阻。明王朝在淮安(楚州)设漕运总督署、建府署、榷关,并给予漕运总督以兵备、财政、司法审判以至行政管理等权力。明初为发展生产,又推行“移民政策”,当时楚州的人口遽增,商业繁荣,使淮安逐渐成为苏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淮安的这种“昔日辉煌”
2、随着封建社会发展到清代“康乾盛世”也达到了顶点。如果单从文化方面考察,在清顺治、康熙时即形成了以邱象升、邱象随兄弟为代表的“邱氏文学世家”,稍后兴起了以阮学浩及阮葵生、阮芝生父子为代表的“阮氏文学世家”。到清道咸年间,淮安经历五百年沧桑,五百年的文化沉积,在文化界、学术界出现了名扬全国的潘德舆、鲁一同、丁晏、高延第四位文人、学者。到同光年间又出现了著名学者徐嘉、段朝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继吴鞠通以后,则形成以刘金方为代表的人数众多“山阳医派”的医生群体。同时绘画、书法、出版亦有长足发展。经济的发
3、展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而文化的发展又刺激经济的发展。此时淮安城里形成了有较高政治地位、丰厚经济实力、渊远文化素养的“丁、韦、何、许”“四大家族”。对于“潘、鲁、丁、高”以及徐嘉本书均有专题述及,现对晚清淮安文化的保存、传播做出巨大成绩的段朝端、王锡祺和“四大家族”作一简单介绍。段朝端(1843—1913)字笏林,号蔗叟,晚年病足后又名“蚓”。15岁即入县学为秀才。后数次参加江南乡试均未中式。乃博览群书,访问淮故,有志著作。21岁开始设馆课徒,从此一生教学、著述,从事淮安地方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研究
4、工作。中年后曾报捐了个“试用训导”,50岁后曾先后做了几年仪征、甘泉、兴化、海州等县学的学官。其弟子遍及两淮和苏北,有的不少中举、中进士,成了达官显贵,如丁宝铨。同治年间,参加了《重修山阳县志》的校刊,1920年主持《续纂山阳县志》编撰,任总纂。此年,近代著名学者冒鹤亭(号广生)先生主持编刻的《楚州丛书》,段朝端是《丛书》的主要撰稿人和资料提供者。冒氏赠长诗赞之,“行年八十犹作书,笺注考订虫与鱼”,“先生之诗鲁通父,先生之学吴山夫”,“自从阮(吾山)范(咏春)尽黄土,征文考献世则无。”段氏一世清
5、贫,其著作甚丰,除《张力臣年谱》、《吴山夫年谱》刻入《楚州丛书》,《椿花阁诗集》由门人、好友捐资刊刻外,大部分均未付梓。主要有《椿花阁文集》、《椿花阁随笔》、《楚台闻见录》、《淮人书目》、《淮人书目小传》、《淮著收藏记》、《跰躃余话》等百数十卷。王锡祺(1855—1913),字寿萱,晚号瘦髯。始祖自太原迁淮,入清河籍。咸丰五年生于山阳,并世居山阳。祖父王履谦经营盐业致富,开设“王永懋”当典于城内龙窝巷,后毁于火,复移建于南门大街、兴文街首(原兴文街为东北向的斜街,今新华池浴室、人民剧场处),易名
6、“肇庆”。王氏“八岁而孤”,18岁入泮为秀才。但他厌恶一成不变的“八股文字”,对地理知识和各国行政之书却有浓厚兴趣,开始搜集资料,两年后,辑成《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并写了自序。光绪五年(1879)春,王锡祺取得顺天北闱乡试资格,应在福州舅氏支燕来之召,决定作闽浙之游,然后取道上海乘海船北上。此行虽为应试,而实为游历考察,他早把八股文章置于脑后。抵沪后,兴致勃勃往上海银美华书馆观看机器铅字印书,询问印刷机及配套设备的价格。他在“京师日读邸钞(官署办的邸报),知海禁既通,外交孔亟,而朝野士大夫罕留意
7、者”,看到西洋列强及俄、日各国均来华掠取利益,而封建官吏对世界各国情况一无所知,一片空白,“乃遍读译籍,备知各国情势”。他不顾“太夫人乖常例阻之”,决心东渡扶桑进行实地考察,并编一部介绍各国地理、历史知识的丛书。8月,乡试揭榜,结果可想而知。他立即出京航海到沪,将自著《北行日记》和潘德舆《金壶浪墨》交付排版印刷,然后回乡省母。母亲见其去意已决,嘱咐尽早归来。10月,王锡祺“浮海至长崎”。他在日本考察半年多,足迹遍东京都、大坂、东京等地,还游览了富士山,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日本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
8、、变法措施、疆域海岛、历史演变等各方面情况,第二年夏方回国。王锡祺返淮后,根本无心经营典当业,把肇庆当典交“童仆经管”,自己倾尽家资,以两千大洋买回印刷机和铅字,忙着著书、印书。在同辈文人、朋友的帮助下,经过不懈努力,《小方壶斋丛书》终于大功告成。刻入《丛书》的有:明末张天明著《淮城日记》、顾秋碧《通俗文佚文》、丁晏《日知录校正》、黄宗羲《思旧录》、阮葵生《茶余客话》、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望社姓氏考》等。学者丁晏生前编有集淮安诗人大成的《山阳诗征》,丁氏去世二十年,一直未付梓,王锡祺将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