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303441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1
《浅谈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管理机制的建设与推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管理机制的建设与推进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技术革新和发展进步需要吸纳更多的电力高素质人才,为我国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采取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至关重要。作为激发人才潜能、提升人才能力的重要途径,培训在人才发展战略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浅谈了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管理机制的建设与推进。 关键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管理机制;建设;推进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技术日新月异,新设备与新产品不断涌现,同时,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电力市场化趋势不断加深,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
2、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电网建设“一强三优”目标的提出,提升电力企业培训水平,建立长效的培训管理机制,积极培养电网建设、经营、施工、设计、科研、修造等方面人才,以满足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才需求,成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研究的热点。 一、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电力企业建立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是自身发展进步的要求。电力行业发展有自身的特殊性,天然垄断性质与国有企业特征,使得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典型的传统劳动工资管理特征。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相对陈旧,不够灵活,不利于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此外,随着我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3、,电力企业呈现出典型的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特征,大量新设备与高新技术的使用,使得企业对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1)人才结构有待优化 受长期的就业照顾性、安置性影响,电力企业的人才结构有待优化,一方面,企业的用工总量过剩,普遍存在超员现象,集中表现为管理型与辅助型的岗位超编严重,而另一方面,生产、基建、施工等一线岗位却用工吃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进步。 (2)人力资源观念落后 电网技术的发展呼唤高素质人才的进入,而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尚有待健全,存在着以系统内部子弟优先,企业准入门槛较
4、高等现象;薪酬水平和个人岗位绩效和能力水平挂钩性不强,存在着“大锅饭”的思想,激励和牵引作用不够;职工培训针对性、专业性不强,缺乏员工成长通道,人力资源亟待转型。 (3)员工思想有待革新 在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进智能电网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发挥企业文化的保障和引领作用,革新员工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长期垄断经营的影响,部分员工缺少危机意识、思想未能与时俱进、缺乏共同利益认同感,不符合企业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要求。 二、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 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立足于解决电网企业普遍存在的三大矛盾:市场竞争压力与人员
5、结构之间的矛盾、企业发展与人才缺失之间的矛盾、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转型之间的矛盾。它是一种强制性和全员性的岗位培训方案,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培训和考核机制作为支撑。 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包含:持续性培训机制、培训责任分级机制、薪酬牵引机制、综合管理机制、员工职业生涯引导机制五大内容。通过这五项内容的有机组合、互相激励,以公司的战略和能力建设为导向,保障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的实现。 三、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的推进 结合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的技术路线图,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组织目标之间存
6、在的矛盾,以岗位动态培训为切入点,逐步实施系统性的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下图1即为员工培训长效管理机制的技术路线图: 3.1制定战略性培训规划的系统解决方案 结合企业使命和企业愿景,充分考虑外部产业因素和内部人力资源与能力因素,分析电力企业的业务和发展战略,制定战略性培训计划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职工培训规划,确立如同业对标指标、标志指标、辅助指标等指标体系和管理目标,对全员培训率、高级技能人才比例、人才当量密度以及各类考核与考试的合格率、优秀率、持证率和输、变、配、营销、管理等各个岗位的人员配备率等具体指标提出详细的要求。 3.2建立实现员工培
7、训长效管理的制度与能力保障 建立实现员工培训的长效管理制度与能力保障的关键在于培训管理水平的提升,包括能力评估、人力资源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绩效管理等。集中体现为健全培训机制、优化培训责任分级机制、完善薪酬牵引机制、建立综合管理机制、推进员工职业前景规划机制这五大长效管理基本内容。 3.2.1建立与健全培训机制 持续性培训带有强制性,要求电力企业实现100%的培训率,建立生产岗位和核心管理岗位的年度应试机制,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考试合格者才允许上岗;发布相关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并实现责任事故分析与岗位培训管理联动,将考核的结果与绩效挂钩。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
8、达到实际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