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校复习材料-刑法

警校复习材料-刑法

ID:13292147

大小:3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1

警校复习材料-刑法_第1页
警校复习材料-刑法_第2页
警校复习材料-刑法_第3页
警校复习材料-刑法_第4页
警校复习材料-刑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警校复习材料-刑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刑法第一章总则一、刑法的概念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1979年第一部《刑法》→1997年《刑法》→至今8个刑法修正案二、刑法的性质和任务(一)刑法具有区别其他法律的特有属性;表现在:1.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2.刑法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相当广泛。3.刑法具有补充性。三、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二)平等适用刑法的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四、刑法的适用范围(一)刑法空间效力刑法的空间

2、效力所解决的是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的问题、1.属地管辖原则:国内。2.属人管辖原则:我国公民在外国犯罪。3.保护管辖原则:侵犯我国领土完整、公民合法权益。4.普遍管辖原则:与外国签订条约的。5.对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对已受到处罚的,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二)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何时起至于何时止具有的适用效力。1.刑法的生效时间与失效时间。2.溯及力、从旧兼从轻原则。第二章犯罪概说一、犯罪概念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刑罚处罚性的行为。特征:1.社会危害性。2.刑事违法性。3.应受刑罚惩罚性。二、犯罪的分类1.国事犯

3、罪与普通犯罪。2.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6/63.身份犯罪与非身份犯罪:特殊身份,例如贪污罪、国家公务员犯罪。4.亲告犯罪与非亲告犯罪:自诉与公诉。第三章犯罪构成第一节犯罪构成概述一、犯罪构成概述(一)概念1.法定性2.主客观统一性3.与社会危害性的统一(二)犯罪构成要件1.犯罪客体2.犯罪客观要件3.犯罪主体4.犯罪主观要件第二节犯罪客体一、概念是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或法益);具体表现为: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4、、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利益等合法权益。二、犯罪客体的分类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与直接客体。↓↓某一类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第三节犯罪客观要件一、概述危害行为;作为;不作为。不作为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具体法律性质的义务。2.行为人能够旅行特定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第四节犯罪主体一、犯罪主体、责任年龄1.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2.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

5、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16周岁的,对所有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6/65.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二、刑事责任能力意识、控制能力。例:醉酒必须负刑事责任的。又聋又哑或盲人,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第五节犯罪主观要件一、犯罪故意指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犯罪故意由两个因素构成:认知因素、意志因素。二、故意的种类1.直接故意:指明知道自己

6、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间接故意: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三、犯罪过失种类:疏忽大意、过于自信。1.疏忽大意: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2.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四、无罪过事件:不可抗力、意外事件。五、犯罪目的与动机六、刑法上的认识错误(一)认识错误(二)法律认识错误(三)事实认识错误第四章排除犯罪

7、的事由第一节概述分类: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第二节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的条件1.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3.具有防卫意识。4.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5.没有明确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二、特殊正当防卫条件:除了要求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人有防卫意识,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进行防卫外,更重要的条件是,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6/6第三节紧急避险(略)第五章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故意犯罪才有)一、犯罪预备四个特征1.主观上为了犯罪。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3.事实

8、上未能着手实施犯罪。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二、犯罪未遂特征1.已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未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三、犯罪中止根据刑法第24条的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