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

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

ID:13291035

大小:4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1

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_第1页
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_第2页
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_第3页
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_第4页
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淮南实验中学卞贤磊2009年4月2009年淮南市数学参评论文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淮南实验中学卞贤磊在市数学教研室冯玲老师领导下开展的课题《基于课堂观察研究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自开题之日起,课题组成员分别包括我在内的几位青年教师的市级公开研讨课进行了观察,观察视角包括四个方面:问题情境、课堂提问、课堂对话和学生活动以及认知水平发展.其中有一条基本的贯彻主线,就是“同课异构”。作为被观察的对象,通过自我的研修、比较其他老师相同的教学设计以及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对“同课异构”有了几点更新的体会。一、对“

2、同课异构”新的理论认识首先,就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通过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出适合于实际教法和最适合学生的学法,甚至于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也要考虑到不同的教法和学法,而不是一份教案“打通关”。教师可以通过“同课异构”的历练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同课异构”的研究的一般步骤大致分为:(1)确定教学内容;(2)进行教材的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收集相关课题的资料和资源;(3)经过思考和集体讨论后,撰写教学设计;(4)并进行教学实践;(5

3、)进行教学时间后的会诊式研讨,详细剖析教学中的行为;(6)针对教学中暴露的问题,修改原来的教学设计;(7)写出反思材料。二、对于“同课”与“异构”之间联系的体会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就是“同课”中的“异构”,其中“同课”是研究和比较的基础,“异构”是教师基于不同的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对于教学的发展,相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异构”是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教师,尤其是我们年轻教师,有着各自不同的自身学识、教学经验、教学过程的处理方式,这些都会导致教师们在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中呈现出各种不一样的属于自己的色彩。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就决定了“同课异构”

4、的“同”,这也是带有不同特点的教学设计对的“共性”所在;正是教师们的“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也恰恰是“异构”充分折射出同课异构的魅力与内涵,才能使得不同的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理解“异构”呢?仅仅是指教学结构上的不同吗?如果“构”仅仅作为“教学结构”来理解未免过于简单和狭隘,“异构”还包括在教学资源的重组和利用上求异、在文本解读上求异、在教学设计与构思上求异、在教学方法上求异、在教学风格上求异……所以,在“同课异构”中,“构”是核心,是灵魂;“异”是变化,是发展。如果将理解的重点放在“异”上,那么我们追求的只是外在、表面的东西

5、。形式上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形式的变化并不见得能代表内在的丰富。同课异构实质是一个教学认知建构过程,其中包含的方面林林种种,例如: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于各自教学经验,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其他教师的探讨和帮助之下,广泛占有各种资源,进行各种教学构想,并将构想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再认识“同课异构”。三、“同课异构”的再认识1、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6、我们说教学有法而无法。有法在于我们必须遵循基本的教育教学的规律、心理学的规律等进行我们的教学,还在于我们知道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的教学环节……所有这些都是教学中共性的东西,而共性的东西往往无法鲜明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的、有别于其他的东西。这时,我们就说,教学还需要进入“无法”的境界,即我们不可能要求许许多多的教师的教学呈现出千人一面的情况,鉴于每个人的个性的差异,我们无法将具有无限可能的发展的教学归结为一个同一的模式,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知道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知道人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人本身具有的无限的发展潜质,每一个教师都具有

7、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个教师的发展方向、可以达到的高度呈现出不同的情况。我们常说,每位教师应该呈现出自己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是这种风格什么时候才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呢?在同课异构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在如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各处,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时,我们可以说,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因为有一个对象在与他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才有鉴别。2、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差异。我们决不认同教学是工厂流水线上同

8、一模式的机器化大生产方式。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灵性的人;教学活动中的不可预测性也使我们不可能将教学活动看作是编好程序、按部就班进行的机械运动。事物的运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