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形成、传承与演化研究

禅宗的形成、传承与演化研究

ID:13219846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1

禅宗的形成、传承与演化研究_第1页
禅宗的形成、传承与演化研究_第2页
禅宗的形成、传承与演化研究_第3页
禅宗的形成、传承与演化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禅宗的形成、传承与演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禅宗的形成、传承与演化探究摘录: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禅宗从创立到成熟、发展以至推广到日本、欧美的历程,就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做深入分析,对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流派做了总结性的归类,关于禅宗在当今的现代化发展和学术研究,本文也进行了一些讨论,以凸显禅道智慧切近时代的现实价值。关键词:禅宗 中国化 世界化 现代化一.佛教的中国化——禅宗的形成禅宗文化是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文化相互论衡、提炼的结果。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就在朝野得到广泛的传播。随着其在中国的落地生根,佛教渐渐表露出其独立的特性。出家僧众不仅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与众不同,重要的是,佛教经义与儒道之学的主旨也

2、存在着根本的差异。正是这种本质的差异,促使上层集团的统治者排挤和打击佛教。而一些以儒学自命的知识分子也从维护自身地位和利益出发,积极参与排佛活动。 佛教在起初遭受排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儒学自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获得了正统的官学地位。虽经魏晋南北朝玄学的冲击,但儒学从来就是官方钦定的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和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首先,道教作为中国的民间宗教,处于辅佐儒教的地位。但面对外来的佛教,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佛教的泛滥发展,儒道结成了以儒为主、以道为辅的统一战线,与佛教展开了长达五百余年的理论斗争。官僚士大夫对佛教违背中国传统伦理纲常的出世思想进行了批判,认为“

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而佛教徒弃亲别子、君臣义乖,导致家国失序,此即所谓出世与入世之别;其次,儒道认为沙门不敬王者,是佛教对国家王道政治的根本蔑视。再次,从历史上看,南朝的齐、梁,十六国的后赵、后魏,其灭亡都与佛教脱不了干系。此外,人们认为,佛生西域,教在戎方,不符合华人的儒雅秉性,道士则以佛教徒的衣着样式为夷狄之风加以贬斥,认为学佛是舍华夏而学夷狄,这说明当时的社会观念还将佛教与主流思潮看作中国与印度文化之分。佛教为了给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争得一席之地,针对这些根本性的挑战,不断地调整自身机制,进行了较为圆满的回应,显示出佛教完整的再生再变能力。这种调整主要表现

4、在:首先,突出佛教中孝道伦理的因素,向世俗伦理纲常靠拢;其次,认为佛教可以佐教化、利国治,承认皇帝即佛,在政治上对王道政治表示顺从;其三,在教规上,为适应中土民众的习俗,与时俱进,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态度和方法,推动了佛教的本土化,使佛教越来越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对儒道的非难作出了积极而有效的回应。佛教作出的有力反击,为外来文化民族化、本土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这种论难与回应成就了包括禅宗在内的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形成。回顾记述禅宗的早期文献,内容庞杂,自相矛盾处隐约可见。直至20世纪初,胡适等人斟酌参考西方科学理论和实证主义的方法,在“疑古”4的基础上甄别史料,并借鉴日本学

5、者的研究成果,追本溯源,为禅宗史和禅宗思想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麻天祥.禅宗文化大学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6页据传,南朝宋末,达摩创立禅宗,事实上禅宗由道信创始、弘忍发展、惠能完善。唐代后期,禅宗几乎取代佛教其他宗派而一枝独秀,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原初的禅宗,以静坐禅修为主;惠能以后,禅宗禅修的方式从静坐扩大到行住坐卧等日常生活,禅宗之禅逐渐在用的方面日常化、生活化。二.在传承中分流禅宗文化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禅宗思想的根本就是四个字:见性成佛,这一理论简单明了,易

6、懂易记,而且雅俗共赏,原因在于它既是贴近生活的通俗说教,又是思深严密、老庄化的玄奥思辨。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26页.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与深入,禅宗日趋走向国际舞台,融入世界文化的大潮,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与思想资源。从印度禅到中国禅,到日本禅和欧美禅,禅宗中国化、世界化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从印度禅到中华禅。所谓印度禅,据传渊源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美妙传说。其意在于:禅不存在于经律论三藏之中,而是由祖师的正法眼递传而来。所谓中华禅,是与印度禅佛教相对而言的、地道的中国禅派,包括从汉

7、初佛教传入中国时起,安世高所传之小乘数息禅法至道生所推介之大乘顿悟禅法,以及达摩禅在其历史演进、转变中所逻辑开展的南宗禅。它是佛教中国化的理论结晶,即在中国本土经过与儒道文化的冲突、调适而创生的中华禅法的概称。中华禅具有形式上的本土化、传承上的谱系化等特质。从印度禅到中华禅,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一次重要转折。在这个过程中,菩提达摩所传之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禅宗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此外,应当指出,作为禅的根基,佛教虽出自天竺,但中国人所认识的印度禅乃至佛教并不是直接取自印度,而是来自中亚,魏晋时期,佛教经典均根据西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