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208378
大小:14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21
《挤出还是挤入_公共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影响分析_兼论我国公共保障性住房政策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挤出还是挤入_公共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影响分析_兼论我国公共保障性住房政策效应挤出还是挤入:公共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影响分析———兼论我国公共保障性住房政策效应苟兴朝(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学术界对公共财政投资效应的争论由来已久,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启动以来,争论愈演愈烈,对此项计划褒贬不一。尤其针对“9000亿保障性住房投资计划”,学术界分歧较大,持反对意见者认为,建设保障性住房将会“挤出”私人对商品房的投资,不利于商品房市场的发展。事实上,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资金供给量相对充裕,公共财政与私人资本投资领域的殊异,从我国目前看
2、来,“公共财政投资挤出私人投资”、“廉租房挤出商品房”的观点是不成立的。相反,保障性住房对商品房还有“挤入效应”,二者能够相互依存,协调发展,和谐共生。〔关键词〕公共财政投资;私人投资;“挤出效应”;“挤入效应”;保障性住房;商品房〔中图分类号〕F8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87(2011)09-0042-042011.9经济理论与实践一、引言2008年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爆发后,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不断冲击着世界各个经济体。面对危机,各国政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为了防止经济危机的蔓延,有效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中国政府适
3、时果断地做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此计划一出,立即引起了专家学者对4万亿投资是否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大讨论。支持者认为,在当前出口不振、消费乏力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明智选择,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来弥补社会投资的不足,启动一些福利性的或者生产性的项目,可以达到刺激社会总需求和保持经济增长的目的;而反对者认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会产生很大的“挤出效应”,政策的有效性值得怀疑,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调整目前的财政政策。对于4万亿计划中的9000亿投向廉租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领域,有学者认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势必会对商品房建设带来挤出效应,不利于当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业的回暖。受此影响
4、,不少地方政府消极对待中央保障性住房制度,以致我国廉租房建设严重滞后,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本文拟从“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等理论出发考察公共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以及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下,公共财政投资的挤出效应并不存在;廉租房非但没有对商品房形成“挤出”效应,相反还有“挤入效应”,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和谐共生。二、公共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分析公共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所谓“挤出效应”(Crowding-outEffect)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1]“挤入效应”(Crowd-ing
5、-inEffect)则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2]。根据传导机制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效应分为三类,即:直接挤出效应、间接挤出效应、间接挤入效应。“直接挤出效应”是指政府为了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向公众(企业、居民、商业银行等)借款而引起的政府和私人部门在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由于政府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因此,在金融资源既定的约束下私人部门投资需求的资金供应必然减少,从而造成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不需要其它中间变量作为传导机制,故被称为“直接挤出效应”。“间接挤出效应”是指依靠中间变量
6、利率来传导的效应,是政府的支出行为对私人部门形成负的外部性造成〔收稿日期〕2011-04-04〔作者简介〕苟兴朝(1973-),男,四川宣汉人,讲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42的。由于私人部门投资的利率弹性较大,因此,在利率提高的情况下,私人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导致投资积极性降低,投资量减少,进而形成“挤出效应”。在宏观经济学IS-LM模型中,“挤出效应”表现为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右移动,在LM曲线位置相对不变时,均衡点会向右上方移动,于是整个社会金融市场利率水平提高,私人投资就会下降。所谓“间接挤入效应”是指:(1)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会使投资
7、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而提高私人资本边际生产率,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提高私人部门的投资水平;(2)政府增加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又会增加与之相关联产业的需求,为这些行业提供新的投资机会,从而增加这些领域的私人投资。由于上述两种作用分别依靠成本和中间行业来传导,所以被称为“间接挤入效应”,它不是以利率为中间变量,而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正外部性诱导私人投资的增加来实现的。由此看出,公共财政支出对私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