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202664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1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摘要]职业教育为社会输出了大量技能型人才,是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目前而言,职业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照搬普通本科教育教学模式、评价标准不合理、教学运行系统存在管理盲区、监督体系脱节等。针对这些问题,职业教育学校应明确人才培养体制的管理对象,通过实行动态抽样检查工作机制、班级管理日志和教师工作日志机制、双线反馈运行机制、定期沟通机制等措施,发展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 陕西科技
2、大学职业教育师范学院从1997年开始培养职业教育师资本科人才。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三个专业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输送职业类、工程型专业技术人才2336名,毕业生职教理论丰厚,专业基础牢固,工程实践扎实,在职业教育、工程技术领域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青睐。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众接受教育的需求日益提升,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和生源质量随之发生了变化,再加上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职业教育师资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3、。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照搬普通本科教育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师范学院教师大多从各二级学院聘任,部分教师把全日制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移植到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上。教学人员不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不区分对象,不研究学生,不研究课堂,习惯于普通本科生培养模式。 (二)评价标准不合理 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现行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在这种评价体系的引导下,一些职称高、学历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而不是教学工作中,把教学工作当作“国家田”,把科研工作当作“自家地”,不
4、在学生身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学生评价标准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沿用大学统一的评价标准,职业教育的学生特长得不到发挥,学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运行系统存在管理盲区 1.任课教师教而不管 大部分任课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课堂上,对于课后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思想动态却很少去关注,存在“教而不管”的现象。一些教师被动地接受教学任务,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工作,没有主动了解学生的热情,更谈不上为适应职业教育需求带来的新挑战而主动出击去研究教学管理。 2.辅导员不参与教学管理 辅导员热衷于引导学
5、生参加各类课内外活动,以社团活动、学生创业就业、班级建设为主,往往忽视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下学习,认为这是任课教师的事,和自己的关系不大。一些辅导员缺乏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不积极和任课教师沟通联系。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由于辅导员本身缺乏主动意识外,也有一定的现实原因。我们知道,大部分辅导员是一个人带六个班,工作量大,再加上专业不对口,不能很好地和任课教师以及学生交流专业知识,因而无法全面掌握学生知识学习的构架,不能“一对一”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扰。 3.教务管理人员忽视过程管理 学院采用的是二级教学管理系统,将教
6、学任务下达到各二级学院,由各二级学院安排教师执行教学任务,这样下来任务落实往往滞后两周左右。教务管理人员只重视任务安排,却忽视了过程管理。另外,学院没有按照职业教育类教师的特点选聘教师,对任课教师的考核多流于形式,没有体现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实践环节考核不实,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较少,学生、任课教师、辅导员、教务管理人员四者之间缺乏相互交流,教学过程管理松懈。 (四)监督体系脱节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职业教育本科生的文化基础略差一些,在物理、化学这两门学科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倘若在教育教学过程
7、中增加难度,要完成质量保障监控,除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外,必须增加相应比例的督导。现阶段学院实行以抽样检查反馈为主要手段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然而在学院内部,这一督导任务形同虚设,虽然有专门的督导,在开学第一周、期中等时间节点安排专人检查,但也只是仅仅检查了上课情况和学生到课率,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如教师教学是否规范,选用教材是否合理,课堂互动性、适应性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等问题。 由于学院教学管理相对独立,专业班级较少,学院依托各二级学院建立督导体系,这套督导体系仅仅对上课情况进行“督导”,不能充分反映教学全貌,对学
8、生学习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学生考核走过程,教师督查走形式。对于实践教学环节基本没有督查过,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无法精确记录教学实际情况,对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不能及时调整,不能体现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教学管理人员的交流互动。 鉴于以上情况,如何重塑任课教师、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