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学科课外作业的有效布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效布置小学体育作业---把体育作业带回家Xx学校xxx《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于是每个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此同时,我们在思考着另外一个问题:如何把体育锻炼延伸到课外,真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自主锻炼能力。根据学校实际,以“体育作业”作为突破口,适当的布置一些体育课外作业,使学生在假期和课余也能够参加体育锻炼,在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同时,掌握课堂中学不到的体育技能和课外体育常识,搭起校内外体育锻炼的桥梁。体育作业指的是在规定的时间段内
2、,学习一项体育技能,提高体育锻炼能力和获得体育知识的过程。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体育作业,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又可以得到劳逸结合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自觉刻苦的良好思想品德,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一、周密筹划,辅导先行1.传授锻炼方法 只有科学、安全的锻炼,才能有效地促进体质健康,盲目地蛮练,不但无效,而且有害于身体健康。放假前夕,我们利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向学生渗透体育锻炼的理
3、论与方法,让学生明白上下肢合理搭配、量力而行的运动道理;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道理;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安全的体育锻炼,让学生初步理解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全面锻炼等体育锻炼原则;并教给他们一套行之有效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的方法。2.营造锻炼氛围 利用学校的宣传窗、校园广播、班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向学生宣传体育人精神,宣传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和影响,亮出“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口号,在短时间内掀起体育运动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激情,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二周密筹划,统筹安排1.依原则进
4、行设计精心设计体育作业的布置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出现的,有的作业需要随着单元教学中某一个水平学习目标的完成而出现,有的作业需要整个单元目标基本达成后才出现,有的作业需要持之以恒的保持。(1)专题型作业:一个专题,多种作业,有知识性、有实践性、有养成性,以一个专题型的作业带动一个体育能力的形成、一种锻炼习惯的养成。(2)常规型作业:以身体锻炼为主要的目的的一种作业形式,虽然每次不必花费较长的时间,但是要贵在坚持。每天或者隔天布置一次,内容没有难度、基本相似,这样的作业的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每天坚持散
5、步30分钟、坚持跳绳2分钟、睡前做30个仰卧起坐等等。(3)养成型作业:此类作业的目的在于注重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习惯的养成,不刻意强调强身健体与传承体育文化。通过增加体育的趣味性,减少作业的难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自主参与的意识。如:周末和同学或家人去远足;和同学打球、跳牛皮筋;每天18:00看中央五台的体育新闻10分钟以上等等。(4)弹性型作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菜单型作业,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有选择地完成。评价:1、能比较清楚地知道哪些体育项目比赛的一些常识和一些比赛术
6、语。2、能够基本看懂哪些比赛的过程与胜负。3、能够主动地结合哪些项目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统筹安排作业的完成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提高运动能力、养成健身意识的关键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随时给予学生帮助,并预先做好几项工作:(1)帮助学生明白,当遇见困难的时候首先可以找父母,这个援助的渠道是最通畅的。(2)帮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将锻炼延引至课外,最重要的是如何坚持下来,因此将学生进行分组,调动合力能有效地将体育进行到底。在给学生分组时,考虑到学生居住得相对集中,可以打破班级甚至年级界限,使同学
7、们重新组合,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调”。把不同体质的同学分在一起,有利于相互帮助、提携;男女要相互搭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行互补,有利于提高练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要把体育骨干合理分配,充当各组的“龙头”。需要合作完成的作业,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在住地,依照居住地相近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组中选择一个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完成体育作业的组长,切实落实作业的完成。(3)开通教师的咨询电话,让在双休日假期中有疑问的学生随时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体育作业的操作。竞赛激励:在体育骨干的带领下,每一组的同学都能更加出色完成锻炼计
8、划。与此同时,适时地进行一些各组之间的对抗赛,会激发起同学们练习的更大热情。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的新鲜感,也有亲切的感觉,交流起来毫无障碍,很有可能比在学校开展还要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