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立法研究

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立法研究

ID:13187270

大小:2.28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21

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立法研究_第1页
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立法研究_第2页
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立法研究_第3页
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立法研究_第4页
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立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立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太平洋学报》2008年第5期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立法研究木李广辉杨如龙王成立【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私人利益的保护已经提上日程,而与此同时原本神圣不可侵犯的公共利益却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如何调度有限的司法资源形成对公共利益的强大保护是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和梳理的。民事、行政公益诉讼被认为是保护公益的有效方式之一,但与国外健全的民事公诉制度相比,我国新近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仍未引入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考察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公诉制度的基础上,为了促进我国和谐社会之构建和进步,有必要对民事行政公诉制度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尽快建立和健全我国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设想

2、。【关键词】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立法研究一、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概说公益诉讼制度源于罗马法,具有悠久的历史。罗马法程式诉讼中有关于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的划分。首先提出划分“公法”和“私法”学说的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保护国家利益的法是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是私法。其诉讼程序也可以分为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相对私益诉讼而言公益诉讼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除法律特别规定外,凡市民均可提起。【11意大利法学家彼得罗·彭梵得指出:“人们称那些为维护公共利益而设置的罚金诉讼为民众诉讼,任何市民均有权提起它。受到非法行为损害(即使只是私人利益受损)或被公认较为适宜起诉的

3、人具有优先权。”[2]H·盖茨认为,公益诉讼是其原告不仅主张自己的利益,而且还排除与原告处于同一利益阶层的人们的利益的侵害的诉讼。口1美国《布莱克法律大词典》将作者简介:李广辉,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汕头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法学院科研主任;杨如龙,王成立:汕头大学法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基金课题:广东省人民检察院2007年度检察理论省级重点课题《民事、行政公诉制度立法研究》(粤检研发字[2007]4号文)的最终研究成果。[1]周楠:《罗马法原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6页。[2][意]彼得罗·彭梵得著,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中

4、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2页。[3][美]H·盖茨著:《公共利益诉讼的比较法鸟瞰》,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6页。·44·万方数据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立法研究公共利益理解为公众和社团普遍享有的包含某种金钱利益,或公众或者社团的权利和义务因之受到影响的某种利益;有时公共利益被视为和公共政策相同的概念。对于公益诉讼的含义,我国过去讨论较少,现行法律中也无任何规定,迄今为止学界对此也并无明确统一的认识。我国诉讼法只规定有共同诉讼、代表诉讼和代理诉讼,除此之外,没有从诉讼效果或诉讼的目上划分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所谓公益诉讼应是指特定国家机关(如检察机关)根据法

5、律授权,对侵犯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活动。公益诉讼原本是民事诉讼框架内的诉讼形态,这种新型诉讼形式和传统民诉如何区分?在此以传统民事诉讼为参照来勾画公益诉讼的特征:(一)公益诉讼以保护公共利益为旨趣。博登海默指出:“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每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于一种目的,即一种实际动机。”[4】公益诉讼的根本目的旨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虽然公益诉讼处于民事诉讼基本框架之中,但前者这一特征与后者解决私人间纠纷的基本任务并不矛盾。因为公益诉讼从程序技术角度看,其实就是民事诉讼程序进一步分化的结果,不同的程序法理也自然

6、是应有之意。传统民事诉讼目的论一元论学说都是以当事人一对一的本人诉讼结构为模型搭建的,而在公益案件中常常是分散的个人不得不面对强大的集团。而且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针对不同民事诉讼类型适用不同的法理也是社会分化越来越细密的客观要求。公益诉讼这一特征表现在司法实践中是法院开始听取一些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诉讼请求,行动也更加积极大胆和富有创造性,而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却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等。(二)当事人具有特殊性。在传统民事纠纷案件中,通常以当事人间特定权利义务存在与否及其范围为解决对象。但在公益诉讼中其争点往往具有社会化、政治化特点,此间交织着公的因素和私的因素的紧张关系。[

7、5】主张权利的当事人往往为受侵害的多数平民,而且尚存在许多实质利益主体,具有集团性和分散性。他们往往缺乏独立主张权利的资金、知识及经验。可是被告往往是大企业、集团,此等被告常具有庞大的财力、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单独原告所难以与之抗衡的。就当事人请求权内容来看,除请求赔偿已发生的损害外,往往要求发布禁令禁止一定的侵害行为,[61而且在特定情况下原告可以提出超越个人利益的诉讼请求,甚至对潜在损害提出诉讼请求。在传统民事诉讼中由于受当事人适格理论的限制,当事人只有证明自己法律上的权利受到侵害才能起诉。例如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