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86871
大小:15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1
《保护眼睛,眼睛疲劳处理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ww.51etong.com医通无忧网保护眼睛,眼睛疲劳处理方法眼睛干涩、疲劳怎么缓解? 眼睛干涩、疲劳怎么缓解?对于很多网友收藏的润眼小偏方,来看看专家怎么看—— 偏方一:热毛巾敷眼10分钟 专家提醒:热敷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对睑板腺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帮助,防止因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干眼。 偏方二:滴眼药水 专家提醒:眼药水是否能润眼,要看两点,一是药水成分,二是滴药水的频率。某些成分的眼药水并不适合健康的眼睛,有眼病的话更要对症治疗。合适的眼药水滴太勤也可能伤眼睛。 偏方三:常喝绿茶、
2、乌龙茶或铁观音 专家提醒:茶叶含丰富胡萝卜素,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对经常接触电脑的人有保健作用,不但能减少电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还能够预防干眼症。 偏方四:打呵欠、含酸梅 专家提醒:利用打呵欠流泪润眼固然可行,但并不是想打就能打。有些人反映,口含酸梅刺激眼泪倒是不错的方法。 偏方五:眼保健操 专家提醒: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眼部疲劳。 偏方六:抹护眼霜 专家提醒:不是所有护眼霜都能润眼,某些劣质或特殊成分的护眼霜可能还会刺激眼睛。注意护眼霜的成分,不可乱用。 偏方七:温
3、水冲洗眼睛 专家提醒:注意保证水的清洁,否则不够洁净的水也会导致眼病。眼睛有毛病的五大信号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没有眼睛,人从外界获取的大多数信息就失去了传递渠道。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信息时代,没有眼睛对一个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是不可想像的。保护眼睛也像保护其他器官一样,预防为主,无病多保健,有病早治疗。 眼睛也要健康投资。有的眼科疾病并没有早期警告信号,因此,定期检查眼睛是有好处的。对眼睛疾病的早期治疗可以防止视力丧失,眼睛变瞎。如果您有下列症状,应该安排做眼科检查。特别是有以下5个症
4、状,表明情况十分严重,必须马上去看眼科医生。 需要马上看眼科医生的5种情况是: 1突然之间一只眼睛或两只眼睛一点也看不见东西。 2突然之间眼睛看东西很模糊。 3看到眼前闪光或黑点,光晕或在光线周围有彩虹。 4视力丧失就像舞台幕布下降一样发生。 www.51etong.com医通无忧网www.51etong.com医通无忧网 5眼周视力丧失,也就是说看不清周边的东西。 其他应该看眼科医生的情况: 1从光亮处到黑暗处特别难调整视力。 2怕光。 3看近处和远处的一件物品很困难,
5、不能集中看。 4看东西有双影。 5红眼,眼睑肿。 6眼周和眼睛反复出现疼痛。 7虹膜颜色发生变化。 8在您看东西的中心处老是有黑点。 9老是流眼泪或者眼睛感到很干燥,发痒,烧灼感。 10看到黑点或鬼样的东西。女性不同时期如何保护眼睛 专家提醒女性朋友,各个阶段女性要抓住不同年龄特点保护眼睛,让眼睛更健康。 少年期:让眼睛多"开小差" 许多少女每天在教室一呆几个小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业占据了所有的课余时间,眨眼次数大大降低,造成血管神经调节紊乱,眼角膜因此变得干燥不堪
6、,结膜充血。 建议:正常人每五六秒钟眨眼一次。每隔1小时至少让眼睛休息一次,并且坚持做眼保健操,帮助减轻眼部疲劳,让眼睛转动转动,然后闭眼休息,或眺望远方。还要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豆制品、鱼、牛奶、核桃、青菜、大白菜、空心菜、西红柿及新鲜水果。 青年期:空调房里多饮水 女白领每天长时间工作在电脑前,享受着空调,但工作环境比较干燥、空气流通不畅,造成眼睛缺氧,泪腺分泌也就会减少,冲洗眼睛内异物的能力随之减弱,易患干眼症。 建议:白领女性要多喝水,少戴隐形眼镜
7、。隐形眼镜很容易影响泪液循环,泪膜形成受阻;隐形镜片也会吸附水分,导致眼球表面脱水。长期需要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家里的电脑显示器要选清晰度高的,以减轻视疲劳。 更年期:泪水少早就医 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的女性荷尔蒙分泌不足,卵巢功能逐渐退化,所以出现脸发红、夜间盗汗、容易疲倦、心情波动大等症状。同时,体内的男性荷尔蒙分泌量也不够,这样就使得泪液分泌不足,而泪液成分也会稍稍改变,从而无法充分地滋润眼睛表面。 www.51etong.com医通无忧网www.51etong.com医通无忧网 建议:发现
8、眼睛不适,要及时就诊。症状严重或持续不能缓解时,应及时接受眼科医生诊断与治疗,如果被诊断为干眼症,应严格按照医嘱接受药物等治疗。 中医教你养眼睛 中医对于眼睛疲劳、近视等症状,多以定志丸及杞菊地黄丸治疗。定志丸适合看近物很清楚、看远物则模糊,且伴有心悸、胸闷、易疲劳的人;杞菊地黄丸则适合近视且眼前有黑影、飞蚊症,伴有耳鸣、头晕、夜间多梦、易腰酸者服用。若是眼前常有黑影,可酌加丹参、郁金以活血化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