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86193
大小:3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1
《苏教版语文九下鱼我所欲也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鱼我所欲也》导学案1九()班姓名学号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C)1.积累文言词语。(C)2.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B)【基础学习】1、简介作者:(C)2、简介《孟子》(C)3、朗读课文。(C)4、对照注释,理解识记以下词语(B)欲得恶患辟如使由是是故丧蹴不屑何加已 本心义【合作交流】1、指出通假字并解释(C)辟辩得欤向2、试译课文、合作学习、交流反馈、达成共识(B)3、翻译下列句子:(B)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万钟于我何加焉!⑤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析疑解难】对照注释,朗读全文,标出不懂的地方,学生相互质疑,释疑。【达标检测】1、本文出自《》,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家,家,家,是家代表人之一。后人将他和孔子合称为。2、用原文填空。①本文中心论点是:②文中指出比生命更重要的是:比死亡更可恶的是。【课外学习】背诵课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2九()班姓名学号评价【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B)2、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A)3、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A)【知识回顾】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家,家
3、,家,是继孔子之后家学派代表人物。后人将他和孔子合称为。【基础学习】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4、有人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目的是为了其原因是5、最能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文中的“本心”指:【合作交流】1、开头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作用是什么?这属于什么论证?(B)2、本文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分析(B)3、孟子认为“行道之人”不吃嗟来之食,是不是本心的行为,但也有人不赞成“行道之人的做法,试谈谈你的看法。(A)【析疑解难】1、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
4、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你认为其中的“义”有什么内涵?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的?(A)2、孟子提倡“舍生取义”,现今注重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行为规范》中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达标检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③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⑤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⑥由是则生而有不
5、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⑦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⑨1.这段文字用鱼比喻________,用熊掌比喻________,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______。文中还把______和______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______更宝贵的东西,就是______;也有比_______更可怕的东西,即__________。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A.①句B.②句C.⑧句D.⑨句3.这段文字用到的论证方法有()。A.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说理论证法B.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对比论证法C.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
6、论证法D.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课外学习】孟子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富含人生哲理的名言,你还能再写出一些来吗?【教学反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九()班姓名学号评价【学习目标】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C)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B)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学习古人推理论证的论证方法。(A)【基础学习】1、给生字注音(C)畎()亩付说()曾()益:胶鬲()拂()士拂()乱:2、朗读课文。(C)3、对照注释,理解识记以下词语(B)A、词类活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行拂乱其所为人恒过入则出则B、多义词。于
7、:舜发于畎亩之中而:而后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安乐也()征于色发:发于畎亩生于忧患()发于声拂:行拂乱其所为()法家拂士()【合作交流】1、试译课文、合作学习、交流反馈、达成共识(C)2、短文中心论点是什么?(C)3、短文开头列举6位名人有何用意?(B)4、一个人经受磨练有何好处?(原句)(C)5、在短文第二段找出能分别论证“生于忧患”和“死于安乐”的句子。(C)6、短文使用了那些论证方法?(B)【析疑解难】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