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李秀兰

教学反思--李秀兰

ID:13183714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1

教学反思--李秀兰_第1页
教学反思--李秀兰_第2页
教学反思--李秀兰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李秀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普知识概念理解的帮助——教《认识平年、闰年》一课的反思李秀兰认识《平年、闰年》一课,难点是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教学平年、闰年的概念时,利用比较2004年和2005年2月的天数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如何有效教学呢?理解平年、闰年后,我首先出示1997-2008年2月的天数,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此环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平年,闰年的排列规律,使观察,比较,思考,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组织学生交流,发现每4年一般会有一个闰

2、年,那么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就是闰年,并结合底注,理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此时发现学生有点糊涂了。于是,我对教材适时做了一些补充,利用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实际时间365天5时48分46秒进行相关的估算、笔算,从而初步理解“一般逢4的倍数的年份为闰年、遇整百年份要看是否是400的倍数”的含义,学生听的很认真,并不时表露出疑惑、顿悟、惊喜。接着,我引导学生从闰年年份上直接判断平年和闰年。在我引导观察下,有学生发现规律,并归纳说:只要记住其中一个闰年的年份(好记一点的,都说2000年),然后在这个年份上往

3、前一直减4,往后加4,就可以计算出闰年了,如:1996年,用2000减4是1996年,所以1996年是闰年,那么根据每4年一次闰年的规律,1998年是平年。慢慢地,学生还说可以用2000年减1998年,是2。而2除以4不行,所以是平年。再如1960年,2000减1960是40,40除以4是10,没有余数,所以1960年是闰年。方法正确,我马上肯定学生,加以表扬。不过上面的方法对于灵活的学生是可以,但其他的学生掌握起来就麻烦了。于是我又组织学生总结出另外几种方法:①公历年份末尾是单数,肯定是平年。②公历年份末尾是双数,只要用年份

4、的后两位除以4,能除尽是闰年,反之是平年。③如果是整百年份,用前两位除以4,不能除尽是平年,能除尽是闰年。如2100年,后两位没有具体数,那就用前两位21除以4,能除尽所以是平年。最后,我出示了一道判断题: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1993、2009、1988、2004、1924、1978、1800.经过思考,前面4个学生能很快说出,主要采用了根据闰年年份直接判断,1924、1978年学生大多采用了除法算出,1800年学生开始有争议,通过交流明白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熟悉、典型的生活素,激发

5、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兴趣。利用科普知识合理引导,适时讲解,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学会判断平年和闰年。这是本节课我的收获!从数学化的角度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教《平移和旋转》一课的心得李秀兰平移和旋转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的两种不同方式,对学生来说这种物体运动的现象是观察得到,体悟得到的,但一般都是无意和无序的。学生对此有一种切实的感觉,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我是从数学化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设计,整节课数学味更浓一些,而且比较理性化。目的是帮助学生将生活现象数学化,将无意认识有意化,无序思维有序化。很多老师都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平

6、移和旋转现象,课件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小火车、转椅、秋千、摩天轮等,在分类中区分这两个不同的运动现象。但考虑到这样的情境设计会给学生内心留下很多疑惑,从而影响概念的科学构建。因为情境属于复杂体系,给概念的深入拓展造成障碍。摩天轮等属于复杂物体,对应点,对应线段不够清晰,学生要在脑海中勾勒出这些物体的运动模式比较困难,而且这些都得借助多媒体演示,为概念的拓展延伸造成了障碍。部分物体的运动不容易归类,如:荡秋千,学生很难把它归为旋转类,因为它一般不会做圆周运动。而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78页,明确指出“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

7、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1、自由操作,感知平移考虑到以上因素,再加上为了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感知平移这一环节时,我创设了蚂蚁运粮食和蚂蚁搬家的情境。从情境中引出点的移动和房子的移动,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平移的运动特征,从而揭示平移的概念。因为点和房子的移动更纯粹,不存在“平移”和“旋转”相互叠加的问题。房子运动时,对应点、对应线段比较清晰,学生容易把握平移的特征。课前给学生分发了格子图和小房子,因此操作性强,学生能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运动特征。正确判断“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的平移距离”是这节课的

8、教学难点,针对这个难点,我先让学生猜测平移的格数,大多数学生都会猜4格,因为两座房中间空了4格。我并不否认学生的观点,而是让学生借助学具小房子移一移,自己得出结论:向右移7格。再让学生脱离学具,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来数?激发学生思考数平移格数的优化策略。最后得出结论:数一个图形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