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3篇

苏教版必修三《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3篇

ID:13181308

大小:38.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21

苏教版必修三《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3篇_第1页
苏教版必修三《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3篇_第2页
苏教版必修三《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3篇_第3页
苏教版必修三《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3篇_第4页
苏教版必修三《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3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三《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3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必修三《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3篇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苏教版必修三《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3篇”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理解李约瑟公正地对待每一种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认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等问题2.20引导学生理解文明对话的作用、必然性,自觉地成功地进行文明对话教学重、难点:本文思辨性较强,推导过程严密,须着重引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可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亦或从近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入手亦或

2、直接进入(如《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的核心部分,着重的论述了作者涉足中国科学与文明的历史研究的原因,揭示自己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指导思想。二、作者简介:李约瑟(1900—1995),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1972—1975)。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7卷34分册)、《用历史的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等。本文节选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国科学技术史》是凝聚着李约瑟后半生心血的长卷著作。书的英文名原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

3、ina),请人为中译本题写书名时改为现名。在英语中的“科学”(science)与“技术”(technology)有着明确区别,而且在其论述中也是把“科学”与“技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区分开的,作者在本书中所探究的是,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促进其发展的内在原因,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上。我们应该从作者的原书名去理解他的写作理念。三、朗读课文,20注意字词回溯()云翳()伽()利略伽()马刀伽()蓝四、研习课文:1.李约瑟是一位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科学家,他为什么要研究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呢?提示:科学

4、史地位——西欧中心主义者的错误观点——缘由•主题(重要)古代地中海各民族中国未被发现肯定新月地带、印度民族(偶然性)作者抽丝剥茧般的娓娓道出原委,揭示出全书的主题2.全书的主要内容——著名的李约瑟难题,着重分析,让学生们明白相互之间的联系提示:1、220段,17世纪前后中国对于科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3、4段中国古代科学存在缺陷——理论滞后,并在承认该前提的情况下提出疑问“公元3世纪到13„„知识水平”?5、6段既然存在缺陷,为什么科学技术又有长足的发展?既有发展,为什么不能成长为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7段在中国的早期社会,为

5、什么科学技术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8段中国为什么能产生有机自然观?“有机自然观”也就是中国道家的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外对比展开分析。从这八个问题中提炼出作者的评价:(1)中国古代科学停留在经验阶段并只有原始论;(2)尽管中国在理论和几何方法体系方面没有创造出“希腊奇迹”,但中国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许多方面都走在具有较高理论和方法论水平的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的前面;(3)尽管中国在15世纪以前有着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并能使之有效地加以运用,但中国始终未能创立出“近代科学”3.我们应怎样评价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贡献?结合

6、3、4两段提示:引导学生找出书的宗旨,以及作者的人生信念,我们应以务实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历史,去评价科学技术史。不仅仅是对中国的如此,对一切民族的都应如此。五、小结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书序,缘由•主题——内容——宗旨——指导思想(板书加讲解),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学习作者摆脱一切偏见,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20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学内容:《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学目标:1、掌握中外重要作家文学常识。2、筛选相关信息,揣摩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3、了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以及深远影响。教学重难点:揣摩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教学方法:文本研

7、习教学过程:一、导语:本文节选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国科学技术史》是凝聚着李约瑟后半生心血的长卷著作。书的英文名原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请人为中译本题写书名时改为现名。在英语中的“科学”(science)与“技术”(technology)有着明确区别,而且在其论述中也是把“科学”与“技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区分开的,作者在本书中所探究的是,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促进其发展的内在原因,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上。我们应

8、该从作者的原书名去理解他的写作理念。二、了解作者李约瑟(Dr.JosephNeedham,1900-1995),20英国人,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史学家。1994年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