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81281
大小:1.44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8-07-21
《防灾减灾工程学 教学课件 江见鲸 第25章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线教务辅导网:http://www.shangfuwang.com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QQ:349134187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http://shop106150152.taobao.com16037-23a主编第25章城市防灾减灾规划25.1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概述25.2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方法25.3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25.4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25.1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概述25.1.1制定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必要性25.1.2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概念25.1.3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25.1.4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2、的目标25.1.5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基本原则25.1.6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主要内容25.1.1制定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必要性城市是国家和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随着经济成长,人口及产业纷纷涌向都市,都市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地区的城市功能与高层大型建筑日益密集,一旦发生大规模灾害,例如地震,其损失将可能无法计数。另外,灾害还是威胁城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灾害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干扰破坏城市各种活动的秩序,产生心理压力,导致心态失衡;另一方面,灾害的分布和强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及建设速度。25.1.2城市防灾减灾
3、规划概念(1)经济建设与防灾减灾建设一起抓。(2)防灾、抗灾、救灾与恢复建设一起抓。(3)各行政管理部门应相互配合,实施工程与减灾管理的综合网络。(4)灾害预测研究部门、工程建设、政府机构及学术社团相互结合。(5)促进灾害科学自然态与社会态的结合(含人的生理与心理)、形成交叉性课题。(6)工程减灾的硬措施与非工程性减灾的软措施的结合。(7)数据观测、灾情资料、趋势预测的交流、发布警报与救灾措施的结合。25.1.2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概念(8)减灾与兴利相结合。(9)政府科技行为与社会公众安全文化活动相结合。(10)可持续发展与跨世纪减灾未来学的关系等。25
4、.1.3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明确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市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防灾要求。25.1.4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目标(1)城市在发生当地频度较高的各类自然灾害时,综合直接灾损指数Z最小。(2)城市在发生任一类型的自然灾害破坏时,破坏后果不易旁延、后延、次生它灾,或灾害链易于被人为中断。(3)城市在发生任一类型的自然灾害破坏时,不至于瘫痪。(4)城市在发生任一类型的自然灾害破坏时,救灾、避灾不至于因支持条件失效而“卡壳"。(5)救灾、避灾行为可以最便利、最经济地进行25.1.5城市防灾减灾规
5、划的基本原则(1)防灾减灾与城市社会发展是有机的统一。(2)防灾减灾应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3)防灾减灾规划应具有系统性并可适应防灾减灾的动态发展趋势。(4)在专业规划中体现防灾意识。(5)防灾减灾规划应具备全局性和独立性。25.1.6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主要内容1.防灾规划2.救灾规划1.防灾规划(1)要科学选择城市建设用地,制定与自然共生存、维护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规划。(2)要合理考虑城市各项用地的功能布局。(3)建立适于防灾的城市单元经构布局,以实现较优的系统防灾环境。(4)进行城市抗灾能力的评估。2.救灾规划(1)规划生命线系统的最简抗灾性功能覆
6、盖网络。(2)要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3)规划城市结构、设计抗灾目标以尽量防止灾害链节点的存在。(4)规划多功能临时性救灾“中转”场地。(5)规划救灾指挥系统。(6)规划救灾支持环境。(7)要有应急管理方案。图25-1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主要内容2.救灾规划25.2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方法1.经验法在缺少灾情资料的城市,其防灾减灾规划的依据是以定性和相对量为主。2.灾害频度分析法通过对城市历史上各种灾害出现的次数和周期规律的统计分析,按照灾种出现的频度排序,并考虑对灾害发生机理可能的调控能力进行权值处理,求出城市防灾的重点,然后进行具体规划。3.
7、灾害影响度分析法此法是以减轻和控制灾害危害损失为目标的一种防灾规划。4.地域重叠法此法是以灾害危害范围为依据的一种防灾规划。25.2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方法5.系统动力学(SystemDynamics,缩写为SD)系统动力学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JayW.Forrester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25.3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1)城市历史与现状,城市性质、规模以及其政治、经济、人文特征。(2)城市发展目标。(3)当地灾害史研究,各类自然灾害趋势性预测与规律分析。(4)当地自然环境、人工环境调查、监测分析与评价,社会系统与单元灾害
8、易损性分析,自然灾害与防灾、救灾区划。25.3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25.3.1编制城市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