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77346
大小:32.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21
《高校、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B类一单项选择题1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A夸美纽斯B康德C赫尔巴特D洛克2《林哈德与葛玛德》的作者是()A卢梭B裴斯泰洛奇C克伯屈D鲍尔斯3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制度化的教育”和()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非制度化的教育4在1982年通过的我国宪法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A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B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C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D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5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
2、学制B壬戌学制C壬子-葵丑学制D暌犯学制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所反映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A监护人的角色B管理者的角色C榜样角色D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7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教育关系B社会关系C心理关系D法律关系8核心课程的研制者主张()A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B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心C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D以学科为中心9“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的提出者是()A赞可夫B维果茨基C巴班斯基D苏霍姆赫斯基10“测量“是学业评价的一种特殊手段,它()A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B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C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D特别适合对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评价11在
3、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采用“教学论’一词的是()A麦克默里B布里格斯C拉特克D德加尔谟12心理学上主要有两种观点解释学生的失范行为,一种是“心理缺陷理论”,另一种是()A手段-目标说B控制缺乏说C差异交往说D挫折-侵犯说13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活动课时制B特朗普制C开放课堂D个别教学14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被称为()A总结性评价B绝对评价法C相对评价法D个体内差异评价法15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常用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B实验C经验总结D个
4、案研究二多项选择题16德育的任务包括()A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点B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C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D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E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17教育制度所具有的自身独特的特点包括()A客观性B取向性C随意性D历史性E强制性18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A现代教学理论B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C教学的实际需要D学生的需要和特点E教师的教学经验19斯金纳的直线式程序学习的主要特征包括()A大步跃进B呈现明显的反应C及时反馈D自定步调学习E高错误率20终生教育观点和理论的要点包括()A连续性B整体性C广泛采用指导性教育方法D广泛采用创造性教育方法E重视个人和小
5、组三名词解释21隐性教育功能22发展性教育的目的23美育24学校教育制度25教学四简答题26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27简述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28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29简述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30简述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31简述当前学生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五论述题32试论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33试论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2006年4月教育学B答案一单选1-10CBDCDDABBB11-15CDBDA二多选16BCDE17ABDE18ABCDE19BCD20ABDE三名词解释题21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
6、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功能的表现22是指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23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德能力的教育24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他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5是一种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四简答题26(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
7、自我修养,健全人格27(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2)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3)职业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4)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5)再生产新的科学技术(6)生产新的科学技术28(1)替身课程改进的理念水平和理论水平(2)在课程政策上,要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3)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4)在课程结构上,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5)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