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56365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1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乡》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乡备课人温世艳[教学目的]:1、通过小说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2、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和议论的作用。3、理解小说的细节描写。[教学重点]:1、通过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2、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的细节描写。2、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教学设想]:1、安排三课时。2、方法:朗读、自读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查字典,给下面词语注音。①秕谷( ) ②鹁鸪( ) ③颧骨( ) ④折本( )⑤潺潺( ) ⑥伶仃( ) ⑦恣睢(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①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②家景: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叫家境。
2、③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④如许:如此;这样。⑤鄙夷:轻视;看不起。 ⑥展转: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⑦恣睢:放纵,凶暴。 ⑧景况:光景、情况。本课指生活状况。⑨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⑩愕然:吃惊的样子。愕:惊讶,发愣。⑾寒哗:因受凉或受惊而身体颤动。⑿松松爽爽:形容轻松爽快。二、导入:1、作者简介(请同学介绍):本文选自《呐喊》,作者鲁迅(1881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小说集有《呐喊》、《仿惶》、《故事新编》等。2、时代背景:1919年12月鲁
3、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三、速读全文,熟悉课文内容四、讨论分析:1、课文第1段写了什么?--开篇点题回故乡。“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二千余里”写“我”与故乡相隔之远;“二十余年”写“我”与故乡分别之久,故乡到底变成什么样呢?第1段写出我回故乡急切心情。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衬托“我”悲凉的心情。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3段只有
4、一句话,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4、怎样理解“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说明“我”对故乡还保持着少年时的美好记忆。5、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造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凉,只得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情。6、第5段写了什么?--交代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五、小结:小说
5、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六、作业:1、认真朗读全文。2、尝试描写一段你的故乡的景色。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分析了小说的情节,理解了文章的梗概,并分析了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闰土、杨二嫂和“我”的人物形象。二、讲授课文:1、闰土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写了他的变化。请细读课文.摘录关键词语并进行分析。小结: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闰土这个典型农民形象。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得满脸愁苦、麻木迟钝,但善
6、良忠厚、勤劳朴实。2、闰土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由于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3、杨二嫂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作者也是通过对比,写出杨二嫂的变化。细读课文找出杨二嫂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的关键词语,分析一下杨二嫂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二十年前的杨二嫂:“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
7、好”说明杨二嫂年轻漂亮,安分守己。 二十年后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外貌描写说明杨二嫂老丑而瘦。“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语言描写,表现杨二嫂势利、尖刻。“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语言描写,表现杨二嫂贪婪的性格。“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一旦讨东西不成,便又开始造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