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50747
大小:7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0
《十一十二章知识重难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龙文学校----京沪地区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品牌学校编辑人:滕毅重点难点11-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疑难解疑: 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另一类固体吸热温
2、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重点: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难点:升华是吸热过程,蒸发也要吸热。释疑知识点: 1.熔化以及汽化都要吸热,可以从生活现象中体会,比如加热可以使冰熔化,继续加热最终水会沸腾,说明冰熔化和水沸腾都必须要吸热。 2.升华要吸热可以看实验中加热可以使碘升华,说明升华也是吸热过程。 3.晶体熔化及液体沸腾时温度为何不变?因为在熔化、沸腾过程中
3、物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要增大间距必须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这需要能量,而此时吸收的能量就用来克服分子作用力了,因此温度不上升。 4.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共同点:都要吸热,都由液态变气态。 区别是: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沸腾 必须达到沸点才行;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过程,沸腾则很剧烈。 5.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重点:理解冰、霜、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4、。难点: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知识点解析: ⒈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雾形成是液化,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而凝固、液化和凝华都是物体遇冷放热的过程。 ⒉水蒸气用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当用眼看到“白气”时,这已经是小水滴了,是经过液化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龙文学校----京沪地区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品牌学校编辑人:滕毅 ⒊物态变化规律总结出图表物态变化是向右箭头的都吸热,箭头向左都放热。 11-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重点:知道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知道污染水资源的源头及增强环境保护。难点:水资
5、源对人类的重要性。释疑知识点: 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而污染水资源的源头则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 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是污染海洋的重要原因,赤潮是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有机物和营养严重过多引起的。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里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十分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赤潮。12-1温度与内能重点:⒈能正确使用液体温度计测液体温度。 ⒉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难点:能够认识到热量、内能、温度三个物理量的区别与联系。释疑知识点: ⒈内能:内能是
6、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内能从宏观看与物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物态等因素都有关。同一个物体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温度不变时,内能也可能改变(如晶体熔化,凝固,液体的沸腾)等。 ⒉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⒈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物体具有的物理量。 ⒉热量:表示被传递的能量的多少,是个过程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来表示不能具有。 ⒊内能:表示物体具有能量的一种形式,是物体本身具有的物理量。 联系:温度的变化,可以改
7、变一个物体的内能,传递能量的多少可以量度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⒊“热”字常见的几种含义: “热”字的含义一般有热量、内能、温度等几种,其中“热传递、加热、吸热、放热”中的“热”指的是热量;“热水、物体变热”中的“热”字指的是温度;“摩擦生热、太阳能集热箱”中的“热”字指的是内能。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重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难点:掌握热量的计算相关公式。释疑知识点: ⒈怎样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的热学特性的物理量,它不随物体的质量而变化,也不随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变化,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