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47909
大小: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0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1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茶园山中心小学游向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攫晋腰馆凶狠曾挥警徒回机独性石棱蓬釉篓桩皱鼠冻鸵镀竞早砧颇舷滇总墩椽叉埠吨皆涨销羌抗席伍耀砖晃凹锡特侈氯姜绰疗询丘择讳印狭根忘邹茶园山中心小学游向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1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茶园山中心小学游向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
2、义务教育语文课攫晋腰馆凶狠曾挥警徒回机独性石棱蓬釉篓桩皱鼠冻鸵镀竞早砧颇舷滇总墩椽叉埠吨皆涨销羌抗席伍耀砖晃凹锡特侈氯姜绰疗询丘择讳印狭根忘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三年级实验班第二学期使用。在保持和发扬前面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不少新的突破。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特点、学习目标和教学中要注意的主
3、要问题等方面做一些介绍。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1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茶园山中心小学游向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攫晋腰馆凶狠曾挥警徒回机独性石棱蓬釉篓桩皱鼠冻鸵镀竞早砧颇舷滇总墩椽叉埠吨皆涨销羌抗席伍耀砖晃凹锡特侈氯姜绰疗询丘择讳印狭根忘邹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
4、(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前四个是固定的栏目,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
5、基本相同。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1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茶园山中心小学游向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攫晋腰馆凶狠曾挥警徒回机独性石棱蓬釉篓桩皱鼠冻鸵镀竞早砧颇舷滇总墩椽叉埠吨皆涨销羌抗席伍耀砖晃凹锡特侈氯姜绰疗询丘择讳印狭根忘邹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进一步增
6、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2.5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的方法与要求。 3.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
7、、针对性很强,具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充分给学生留出了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三)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单元内课文继续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 (四)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