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4481
大小:2.10 M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0
《柴窑不是一个传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柴窑不是一个传说柴窑被尊为中国的“瓷皇”位列五大名窑之首,柴、汝、官、哥、定。柴窑是后周皇帝柴荣所创烧,所以称柴窑,它是唯一以人姓氏命名的官窑瓷。柴窑象一颗巨星昭示着人们,它高贵、传奇。历史上从未间断过对柴窑的研究,宋、明、清都对柴窑研究的记述。人们也从未放弃对柴窑的追寻,特别是这些年随着收藏热的兴起,不少地方成立了柴窑研究机构,网络上也经常出现某地某人发现柴窑器,连日本人也称在其国内发现了失传千年的中国柴窑器,这些都无可厚非,大家都在关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也是一个收藏爱好者,经常看古人对柴窑的记述和现人
2、对柴窑的论述,我发现一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柴窑的正确认识越来越远了。就象一个游戏一样:几个人背向主持人,主持人告诉第一个人一句话并用动作表示出来,依次用动作向后传,结果是越传越离谱。现在的柴窑就是这样一个处境。有人认为柴窑是薄如纸的瓷器,有人认为柴窑有各种颜色,还有人认为柴窑胎上划有花纹。5我们知道柴窑是御用瓷,它是柴荣皇帝的实用器和礼器,实用器怎么会薄如纸呢?能盛饭盛汤吗?连端都端不起来,用完了怎么刷?稍不小心就碎了,这样就太不实用了。如果礼器是用薄如纸的瓷器,古人祭祀一般都在郊外或大山上,如
3、果仪式进行一半,风一来,把薄如纸的祭器都刮跑了,这样太不严肃了。我们不要忘记柴荣的一句话: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雨过天晴云破处怎么会出现各种颜色呢?怎么会出现各种图案呢?日本人那个所谓的柴窑器更是一眼假,没细纹(既开片)足底不粗糙,更无黄土,那个颜色不是雨过天晴,象是乌云密布。我认为研究柴窑还是要尊重古人的记述,正确理解古人的正确记述,排除那些错误的演绎和见解才是鉴定柴窑正确的方法,如果凭臆想演绎只能离本质越来越远,这样就是一件真的柴窑器放在眼前我们也不会认识它,下面还是看看古人的记述吧。北宋大
4、史学家欧阳修的《归田录》中谈及“汝窑花觚”时写道:“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谁见柴窑色,雨过天晴时”。明早期曹昭在《格古要论》书中论及柴窑时写道:“柴窑出北地,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近世少见。”明代谢肇淅《五杂俎》记载道,陶器者柴窑最古,今人得其碎片,亦与金翠同价矣,盖色即鲜碧而质复莹薄,可以装饰玩具,而成器者杳不可见矣。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曰:“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从器形上讲:柴荣主张:“御瓷虽小,威仪事大。”5故人的记述很多,不能摘录很多,但我们可以从古人记述中找
5、到共性的东西。1、古人记述最多的是颜色,天青色,更准确应该是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颜色。2、有细纹(即开片),老化的特征。3、足粗有黄土。4、器形大气。正确理解以上几项鉴定柴窑瓷器就很简单了。一、关于“柴窑”记述最多的是颜色,所以颜色是鉴定柴窑的重要依据,柴荣批示的是: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雨过天青云破处是什么颜色呢?我问过很多人,我说雨过天青云破处:是形容柴窑的颜色,你认为是什么颜色,有人说是天青色,有人说是灰蓝色,也有人说没留心。对这些说法我认为都不准确,如果是天青色,灰蓝色,那柴荣为什么不说天青
6、色、灰蓝色?不仅柴荣没说蓝色、青色,就是后人也没说蓝色、青色,只是说明如镜晴如天、色鲜碧等。看来这些人根本没留心或者根本没见过雨过天青云破处是一种什么视觉效果。应该说雨过天青云破处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天气景观,它象彩虹,海市蜃楼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令人震撼。5为了说明它不是指一种颜色而是一种视觉效果,我们可以用另一种现象来说明,火的颜色很美,有红色、白色、黄色、蓝色、甚至绿色。如果说火的颜色最美丽,者般颜色作将来,那能做成什么颜色呢?如果做成红的有人可能说这是血的颜色,如果做成蓝的有人可能说这是天的颜
7、色,所以说雨过天晴云破处是指一种视觉效果,而不是指某一种颜色。雨过天晴是指酝酿很久的雨已经下过,天气变晴没有下雨的意思了;云破处是指原本整体的云彩一分为二的开裂处。这时对着裂缝望去深邃、明亮。可以让你感到清澈透明,同时又明亮的让人不敢直视,这种视觉只可亲临,难以言传。我想说的是柴窑不仅仅是颜色,更主要的是一种视觉效果,古人描述的明如镜,晴如天已经很接近了。二、有细纹也是柴窑的一个特点。细纹就是指开片,一个千年的瓷器必然有老化的痕迹,柴窑的开片没有规律可言,有长有短,很零乱,象土地干旱开裂一样。需要指出的是
8、有细纹是指开片,不是在胎上画了什么图案,柴窑是以颜色取胜,如果在云破处出现图案那是什么东西?三、足粗有黄土,是指柴窑足部粗糙并粘有黄土。这是柴窑的不足,也是当时没法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雨过天晴云破处的效果,所以釉层较厚,并施满釉,在施釉和烧制过程中有流釉的现象。当时已有支钉烧等工艺,但对流釉的柴窑瓷器并不适用,那样会造成器底不平,不规整。所以不得已而采用黄土和沙垫底,因而出现足粗多黄土的不足。足粗多黄土是当时没法解决的技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