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支吴氏泰伯世系推测表

本支吴氏泰伯世系推测表

ID:1312703

大小:18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10

本支吴氏泰伯世系推测表_第1页
本支吴氏泰伯世系推测表_第2页
本支吴氏泰伯世系推测表_第3页
本支吴氏泰伯世系推测表_第4页
本支吴氏泰伯世系推测表_第5页
本支吴氏泰伯世系推测表_第6页
本支吴氏泰伯世系推测表_第7页
本支吴氏泰伯世系推测表_第8页
本支吴氏泰伯世系推测表_第9页
本支吴氏泰伯世系推测表_第10页
资源描述:

《本支吴氏泰伯世系推测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支吴氏自唐末以来播迁及传派情况的研讨(四川省营山县凉风乡母家沟支系)吴代金本支吴氏现存的由邻水族人吴璧山主编、营山族人吴国瑛协编的老家谱,自1772年编成以后,到现在已经有241年了。其原稿已不复存在。现今由营山族人吴承远、吴仰信(字建立)保存的是1805年营山族人吴起元(吴国瑛之子)等到邻水抄回来的。根据这本老家谱所述,本支吴氏是泰伯的后裔中的吴念三郎的发派。先祖游仕江南,未归原籍,建业于上杭县。传至吴永礼,遂于明成化年间由福建上杭迁到广东南雄府始兴县青化司月光村,传派一十一代至吴发秀,其子侄辈在清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中,迁至四川顺

2、庆府营山县、邻水县…….繁衍至今。这段文字,虽然给我们留下了祖宗脉络及播迁情况的宝贵信息,但也过于简略,使我辈后人不知其究。比如:是泰伯的后裔,那我们到底是泰伯的第几代?发派祖吴念三郎又是泰伯的第几代?其上承、下传是何人?建业于上杭县之前的原籍又在何地?在上杭县传了多少代才传到吴永礼?吴永礼又是在明成化几年迁广东的?因为成化年号内共有二十三年(1465—1488)①。为了尽可能弄清楚以上问题,我主要参考了广西南宁人吴健琴主编的《中国吴氏通书》(以下简称《通书》)上提供的一些零星的信息,串缀而成本文。从与上杭县有关的吴念三郎出发,上溯其先辈是江南大多

3、数吴姓人的共同祖先吴宣。吴宣的先祖是初唐的吴兢。从吴兢在往上追溯,直至泰伯十九世孙季札,都是《通书》上所列典型世系,仅是照录而已。从季札往上,按《史记。吴泰伯世家》抄录。本文重点摘录并加以研讨的是《通书》中有关吴宣家族传派及播迁情况,重点也在与本支吴氏各代直系亲族,旁系亲族很少涉及。吴宣家族的播迁泰伯七十世(《通书》中多处认为是68世)吴宣,字守德,根据国内许多吴氏族谱的记载,吴宣生于公元874年(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岁),卒于公元950(五代。后汉隐帝乾祐四年,庚戌岁)。吴宣是吴兢的后裔:吴兢生吴伯芮;伯芮生吴徊;徊生吴琲;琲生吴初;初生吴简;简

4、生吴宣。吴宣祖居江西,因其父吴简于唐末在四川任职,故其家居于阆中巫锡山(今四川阆中市②)。后唐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于公元934年称帝,旋即去世,其三子孟昶继位。孟昶是一个声色犬马之徒,把残酷的战争视为儿戏的一个白痴,因为政治腐败、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为避乱,吴宣率三子六孙,于公元936年跋山涉水,辗转数千里,横舟渡江,最后落脚在江西抚州临川石井里。时年吴宣63岁。数年后他又带领长子、三子迁居到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嘉禾驿梓口李宁庄(今南丰县铜山)。留次子守石井基业。…….在这一段中舍去了吴宣是孟知祥驸马之说。这是因为孟知祥是后唐庄宗的心腹,去四川之前的太原留

5、守。庄宗在用郭崇滔收蜀时,郭向庄宗推荐如收复四川希望庄宗派孟知祥接替他守蜀。庄宗答应并实行了。当郭崇滔在四川被谋杀时,孟知祥还在去四川的路上。孟知祥是在925年到四川的,此时吴宣已经51岁了,三个儿子都已成人,且有好几个孙子了。孟知祥于934称帝时吴宣已经60岁,何况其称帝4、5个月就死了。如果说孟知祥在太原以前就把女儿嫁给了吴宣,太原或者说大同与四川之间数千里路,关山阻隔,不知有何机缘际会促成此段姻缘?我认为“驸马”之说殊不可取…….泰伯七十一世吴纶(吴宣长子),公元904年生,娶刘、朱、曾氏,共生十子:长子吴宏,徙龙塘;次子吴宥,字承顺,居祝家

6、山,后迁居福建宁化石璧寨;三子吴华,迁南塘,后裔析出山塘,凤凰塘等支吴氏;四子吴福,迁南城东坑菱湖塘,后裔析出窑前山塘;五子吴珍,迁江西宁都安福塘;六子吴万,迁广昌三角塘;七子吴兴,迁居古塘;八子吴宝,迁居福建建宁县石塘;九子吴仪,迁南塘磜下,后裔析出石塘、岭村、鹿子源、大田坎、小竹、白羊等地吴氏;十子吴景,迁石井塘,后裔析出韭源等支吴氏。泰伯七十一世吴经(吴宣次子)生于公元907年,留守石井里产业。娶?氏生三子:长子吴和,居抚州石井里,后裔析出金陵格山、伏牛吴氏;次子吴仁,居抚州石井里,后裔析出彭泽、宜黄、棠阴吴氏;三子吴礼,居石井里,迁吉州梅田

7、。泰伯七十一世吴绍(吴宣三子),娶?氏生五子:长子吴权居祝家山,后裔迁上塘源;次子吴安居祝家山,迁艾婺源;三子吴政居宜黄潢源,后裔析出棠阴吴氏;四子吴洪迁潢源,后裔析出新城,梅源吴氏;五子吴永徙北源,后裔析出新城,梅源吴氏。根据江西萍乡、广东龙川、福建永定等地吴氏族谱中的资料,吴宣有三子十八孙七十七曾孙三百多玄孙,都极富开拓精神。除江西的临川荣溪吴氏,金溪、竹溪吴氏,建昌南丰吴氏,吉安吴氏,宜黄棠阴吴氏,宁都吴氏,广昌吴氏等地的吴姓人大多是吴宣的后裔之外,吴宣的后代还广泛地播迁于福建、广东、广西、台湾、香港以及南洋各地,在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

8、知名人士层出不穷,历时千年不衰。以下仅从本支吴氏血脉传承的角度出发,追寻其播迁线路,基本不涉及旁系。泰伯七十二世吴宥(吴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