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美国研究型大学高峰体验课程对我国大学本科实践课程的启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美国研究型大学高峰体验课程对我国大学本科实践课程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课程 实践课程 [论文摘要]高峰体验课程是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种能够总结、评估和整合其大学经验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综合、拓展、批判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培养自我成就感。美国高校高峰体验课程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宝贵借鉴。 高峰体验理论是马斯洛在研究“自我实现的人”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他指出,高峰体验是人的一种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
2、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幸福感,甚或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1]。这种感觉能使人与世界融为一体,达到道家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另外,在高峰体验的过程中,个体常常能感到自己可以理解世界的本质与奥秘,从而增强个体的自信心与能力。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掀起了全面教育改革运动,这使得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当时,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本科毕业的最后阶段,没有一种课程能使他们对以往知识加以综合利用,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不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自
3、己以往所学的知识,因此学校、社会都呼吁要改善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安排,增强教学的探索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2]。这要求学校为本科生营造一种高峰体验经历,即在本科生最后一个学期或最后几个学期,使他们集中在一个专业课题上,综合以往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等现象,而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从心理特征上讲,对自我角色、自我能力的认同感十分强烈。因而个体在经历高峰体验
4、时,会表现出对自我力量的高度肯定,所以有必要引入高峰体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 一、高峰体验课程的内涵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高峰体验课程也被称为高级研讨会。杜瑞尔(R.J.Durel)将其定义为“在一系列课程的最后阶段开设的登峰造极的课程或者体验,具体目标是把相对零散的知识整合为一个整体。作为一种结束学业的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3]威基纳(T.C.Wagenaar)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极点体验,通过学习这种课程,学生可以综合、拓展、批判和应用
5、所学的专业知识”[4]。克伦吉尔顿(J.R.Crunkilton)等人则将其定义为“有计划的学习体验,要求学生合成先前学习的内容,并把新知识与既有知识整合,以解决模拟的或者真实的问题”4。[5]根据以上几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高峰体验课程是在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或几个学期开设的,主要是指集中在一个专业项目上,充分利用前几年的学习,来达到对整个学科的理解和实践。高峰体验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以往经验和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课程内容。该种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6、,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问题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技巧。在某种意义上,高峰体验课程是所有本科生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二、高峰体验课程指南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峰体验课程应遵照以下指南。 第一,高峰体验课程应该建立自己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在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在其他课程中获得知识。 第二,高峰体验课程特征是综合的、广泛关注的、多学科的以及跨文化的。 第三,该课程内容侧重于伦理的和实质性的问题,比如一些对整个世界和人类都产生影
7、响的事件。 第四,高峰体验课程主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它提倡学生运用超越传统的方法和观点学习知识,在高峰体验课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严格的方法和手段来审查学生的学习。 第五,该课程包括一个严格的写作部分,这一部分要求尽可能是一个整体事件,包括整个事件的所有因素。 第六,高峰体验课程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开展创新教学的独特机会,该课程鼓励跨学科教学和团队教学。[6] 三、高峰体验课程的实际应用 目前,美国研究性大学普遍开设高峰体验课程,教学方法也呈现多种形式,主要包括讲授、个案研究、实践锻炼
8、、团队项目研究、书面交流、口头交流、班级讨论与汇报、个人研究项目和口头汇报。其中,团队项目研究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其实施过程充分体现了大学本科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体验性特征,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合理的外在刺激因素,并适时给予激励和指导,以促进学生产生一定的相关体验,从而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能力。 下面以一门跨学科的高峰体验课程为例。该课程主要为建筑专业的学生开设,同时也允许房地产专业的学生进行选修,课程名称为“地点开发”。在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