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78995
大小:39.3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0
《病理8-16(完整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一、掌握: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镜下表现:病变主要位于粘膜浅层上三分之一,呈灶状或弥漫分布,胃粘膜充血、水肿、表浅上皮坏死脱落,固有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表现:胃粘膜萎缩变薄,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并伴有肠上皮化生,固有膜内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3,消化性溃疡的病变、结局和并发症:病变:①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侧,尤见于胃窦部。单个常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齐整、底部平坦。底部常穿越粘膜下层,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溃疡周围的胃黏膜皱襞呈放射状。②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病变相似,多发生在球部的前壁或后壁。结局和并发症:①愈合,如果溃疡不再发生,渗出物及坏
2、死组织逐渐被吸收、排除,已被破坏的肌层不能再生,由底部的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的瘢痕组织填充修复。同时周围黏膜上皮再生覆盖溃疡面而愈合。②并发症,出血(溃疡底部毛细血管破裂)、穿孔(胃肠内容物漏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幽门狭窄、癌变(多发于长期胃溃疡者,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发生)4,胃癌的病因和好发部位、病变、类型,扩散途径病因:饮食与环境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关的癌前病变好发部位:胃窦部小弯侧病变、类型:早期胃癌: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中晚期胃癌:癌组织浸润超过黏膜下层或浸润胃壁全层。分为息肉型或蕈伞型、溃疡型、浸润型扩散途径:直接蔓延,转移(淋巴道转
3、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5,良恶性溃疡的肉眼鉴别良性溃疡(胃溃疡)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外形圆形或椭圆形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大小溃疡直径一般<2cm溃疡直径常>2cm深度较深较浅边缘整齐、不隆起不整齐、隆起底部较平坦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周围黏膜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6,食道癌的病因、病理类型和病变、扩散病因:饮食习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病理类型和病变:早期癌:病变局限,多为原位癌或黏膜内癌,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中晚期癌:①肉眼,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②鳞状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扩散:①直接蔓延;②转移(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7,大肠癌的病因和
4、发病机制、病理类型和病变、扩散途径:病因与发病机制:饮食习惯、遗传因素、某些伴有肠粘膜增生的慢性肠疾病、大肠黏膜上皮逐步癌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病理类型和病变:隆起型(肿瘤呈息肉状或盘状向肠腔突出);溃疡型(肿瘤表面形成较深溃疡或呈火山口状);浸润型(癌组织向肠壁深层弥漫浸润,常累及肠管全周);胶样型(肿瘤表面及切面均成半透明、胶冻状)扩散途径:①直接蔓延;②转移(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1,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病因和发病机制:由肝炎病毒引起,肝炎发生与人体免疫有关基本病变: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间质纤维组
5、织增生。属于变质为主的炎症。类型:①普通型病毒肝炎,急性(普通型)肝炎、慢性(普通型)肝炎②重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2,肝硬化的概念,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变、临床病理联系概念:是由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干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而导致肝脏变形、变硬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有毒物质的损伤作用病变:肉眼:早期肝体积正常或稍增大,晚期肝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和切面呈弥漫全肝的小结节。切面见岛屿状结构,周围有纤维间隔。镜下: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被假小叶取代;中央静脉常缺如,偏位;包绕假小
6、叶的纤维间隔宽窄比较一致,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可见小胆管增生。病理联系:门脉高压症,肝功能障碍10,原发性肝癌病因、病理类型和病变、蔓延和转移、临床病理联系病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霉菌及其毒素病理类型和病变:肉眼:早期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中晚期肝癌,分为巨块型(肿瘤体积巨大,圆形,右页多见,切面中心出血、坏死,卫星状癌结节,不合并或仅合并轻度肝硬化),多结节型(最常见,常合并肝硬化,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融合成较大结节),弥漫型(癌组织弥漫于肝内,姐姐不明显,常在肝硬化基础上,少见)镜下:肝细胞癌(最多见,分化差异
7、大,高分化者类似于肝细胞,排列成巢状;低分化者异型性明显),胆管细胞癌(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癌细胞呈线管状排列,分泌粘液,癌组织间隙较多,一般不并发肝硬化)、混合细胞型肝癌(少见)扩散:肝内蔓延(癌组织首先在肝内直接蔓延),肝内转移(也可沿门静脉分支播散、转移,肝内出现多处转移结节),肝外转移(通过淋巴道,可转移至肝门淋巴结、上腹部淋巴结后腹膜后淋巴结。晚期通过肝静脉转移至肺、肾上腺、脑及肾等处。侵入到肝表面的癌细胞脱落后可形成种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