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两会心得体会:读姜伯驹等专家两会“提案”有感.doc

2009两会心得体会:读姜伯驹等专家两会“提案”有感.doc

ID:13070612

大小:17.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0

2009两会心得体会:读姜伯驹等专家两会“提案”有感.doc_第1页
2009两会心得体会:读姜伯驹等专家两会“提案”有感.doc_第2页
2009两会心得体会:读姜伯驹等专家两会“提案”有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2009两会心得体会:读姜伯驹等专家两会“提案”有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9两会心得体会:读姜伯驹等专家两会“提案”有感 初来乍到!各网友多多关照! 看了姜老“提案”一文,深感不安和失望。教授、院士与普通一线教师的眼光不同吧!我做为一名新课程的一线实施者(正在教华师版七年级),想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还望海含。 1.教授、院士、专家是课程的规划者而不是实施者,私下里怀疑,他们自己有没有详细地系统地看过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是不是象我们部分一线教师一样每一页的看、每一题地做?而且还通过考试评价学到了新课程理念没有?要拿到合格证书才能上岗?)有没有自己先参加过教育部的相关培训?是否也象下面的另一部分老师一样,培训时,逛街找老朋友聊天去了。看看下面“基础教育课程改

2、革的具体目标”中的“过于”两个字,我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做得是“过于”了,应该要改革,如果这些目标能实现的话,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就能真正做一些体现自身价值的事,不知院士们教过中学数学没有?怎么会有“数学新课标”是“方向是错误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

3、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关于“学生负担过重”、“题海战术”等问题已经是长期存在的了,我通过新课程

4、的学习和培训知道,这次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这些弊病,本来我们一线教师认为“学什么就考什么”,可事实上呢!现实变成了“考什么就学什么”,就“教什么”,教师只为分数而教了,学生也只为分数而学,分数成为了老师和学生的命根,长期以来“数学教育”这四个字,那些数学家们把重心放在了“数学”上,学校成了为少数人服务的场所,我们教师一直都是在“教书”而不“育人”,现状就是这样的......这些问题不应该改吗?院士们怎么把这些问题也变成了新课程带来的呢?我一直不明白一个问题:到底数学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学到了数学?怎么评价?是不是现在的那张试卷得了100分,就说明数学学好了吗?,如果再过20年仍拿那张试卷来考,他

5、还能是100分吗?这个时候我们又怎么评价他学的数学呢?都说新教材”降低了数学水平,对理解数学没有多大作用”,可能是我的水平不够吧!从我正在用和用过的两本华师版来看个人觉得并没有降低.什么样的数学是有水平的和没有水平的?这个标准怎么定?我想要出一套题来考倒老师和学生也不难,就说没数学水平了吗?数学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我以为在过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上看,强调的是数学知识学习,尽管声称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外在形态进入到了教学活动,包括心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内部形态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常常是被动地消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一类教学在

6、一个短时间内可以使学生快速积聚知识,但是,因为把“学”与“习”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学生整个的学习历史考察,这种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疲惫,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缺乏独立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智慧。现在的新教材从我使用的情况看,是对这一类学习情景的描述性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内部形态以独立的个体参与到教学中。这一类教学,学生不再是冷漠的看客,他们就是学习的主体,过去由老师讲述强塞给他的知识,现在,由他自己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经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而获得,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创造过程,他品尝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果实,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这一类教学的哲学意义

7、在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具体存在,从而增强自我意识,增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对于课程改革我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去推动,而不是抱怨,有问题才会改,改了当然也会有问题,就是要在不断的改才会有进步.... 3.“家长找老师补课,补旧教材….”“高三一年都是题海战术…..”这话真不敢相信是从一个院士口中说出的,这些问题怎么会和新课程联系上?没进行新课程以前就不补课了吗?不搞题海战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