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解题指导

古诗鉴赏解题指导

ID:13068399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0

古诗鉴赏解题指导_第1页
古诗鉴赏解题指导_第2页
古诗鉴赏解题指导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解题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解题指导唐风宋韵品不尽杨帆【考点阐释】鉴赏古代诗词的形象是《考试说明》“鉴赏评价”层次级中的一个考点。所谓“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物或景物。形象可以是抒情主体即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述的人物,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物象(事物形象,如虞世南《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等。鉴赏诗词中的形象,关键要把握形象中所蕴涵的言外之意。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

2、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些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可以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领悟出主人公与心上人离别后的惆怅抑郁的情怀等。【真题展示】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安徽高考卷)小重山·端午[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碧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①五色碧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

3、中有汨罗江。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略)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高考全国一卷)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年)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4、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例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高考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5、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解题指津】一、整体把握诗词内容。准确鉴赏诗词的“形象”,必须要结合诗词整体内容理解。如果只抓住片言只语,往往会失之偏颇。比如例一《小重山·端午》,从上阕的“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碧丝长”,我们只能看出端午节来临到处悬挂碧艾香蒲、孩子们缠着“五色臂丝”欢庆的场景。其实这并不是作者要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接下去有一个很关键的句子“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这显然表达了作者对人

6、们只忙于庆祝节日却忘记了端午节的厚重内涵、忽略了对屈原的怀念的惆怅和慨叹,这才是全诗真正的主旨。一般而言,整体把握诗词内容,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回忆作者的相关情况,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以及创作背景等。比如看到岳飞,就想到精忠报国;看到苏轼,就想到豪放旷达;看到辛弃疾,就想到有志难伸;看到杜甫,就想到凄凉生活和民生疾苦等。这样可以使自己快速走进诗词。其次,要结合诗歌各联的全部内容来理解,不漏掉一字一词一句,要特别关注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议论或抒情的句子,这往往是诗词情感或主旨的关键。总之,扣住全诗再来鉴赏“形象”,才不会一叶障目,才能做到

7、客观、全面而且准确。一、具体分析诗词形象对于人物形象来说,要进口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细节等,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如白居易的《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藕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其中“逢郎欲语低头笑”这一细节,便传神地刻画出一位情窦初开、腼腆羞涩的采莲女的形象。对于事物形象来说,有的物象描述的就是事物本身的情景。如例三中宋词鉴赏上下阕描写了“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等“风尘恶”的景象。但一般而言,描写物象的作品,作者常常意有所指。如唐代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

8、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面上写蝉身处高桐清脆鸣叫,其实是诗人以蝉自喻,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操和清高的情怀。所以分析形象,要揣摩作者的着力点是否就在这个形象上。对于景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