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61015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0
《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性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性研究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在网络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日渐突显:网络诚信缺失;宣扬“黑客文化”;误将网络当作现实;剽窃知识成果,侵犯知识产权。网络道德失范使大学生人格易位,情感淡漠,缺乏责任感,弱化个体社会化进程,学生素质下降,影响校园稳定。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合理利用网络;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坚守德育阵地;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并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无处不在,对于最先触及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网络从根本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从积极方面看,大学生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但另一方面,网络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良信息和行为,这些不良信息和行为正逐渐成为一系列道德问题的诱因,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1.网络诚信缺失。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没有法律的制裁,没有道德的约束,这就为一些不讲诚信、互相欺骗等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大学生对网络的欺骗性有所了解和提防,所以在与别人交流时从不透露真实信息,这种虚假现象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并且造成恶劣影响,后果严重。2.宣扬“黑客文化”。大学生追求个性,什么另类追求什么,这种心理特征驱使不少大学生盲目崇
3、拜“黑客文化”,用非法手段进人他人网站,攻击他人电脑程序,恶意传播病毒。令全国震惊的“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在网络上造成了大规模的恶性事件,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并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等功能,制造病毒的几个青年和学生不以为耻,公然在网络上向警方和各网络杀毒软件商挑衅。这种无视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行为,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损失,最终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3.误将网络当作现实。大学生好奇心强,乐于交友,通过网络结交各地的人,尤其是在异性之间,长期交流之后,网络的虚幻蒙蔽了彼此的双眼,在网络上许下了海誓山盟,以为这样就会长相厮守,但人毕竟是现
4、实中的人,不可能在网络中生活一辈子,实体人最终要逃离虚拟的世界。他们会想方设法见面,而在见面的时候发现对方并不如网络中所表现的令自己痴迷,由此产生挫败感,造成心理上的负担。4.剽窃知识成果,侵犯知识产权。信息社会少不了多元化的交流,遇到问题首先到网络中寻找答案,正确的学习方式是合理地参考而非全盘照抄,但有些大学生为了应付差事、蒙混过关,自己不去思考,直接到网络上下载文章,稍作改动或不经任何改变直接交给老师当作作业,有的甚至是在毕业之际到网络上购买学士或硕士论文。这种剽窃知识成果的行为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是违法的行为。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41
5、.网络道德失范使大学生人格易位。环境是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因素。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阶段,因此,一个秩序井然的环境对于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具有区别于现实世界的匿名性和虚拟性,大学生因此而可以尽情展示个性,让自己放纵,为所欲为。在现实中得不到表现和认同,大学生会从网络中获得补偿。如果长期迷恋于网络,就无法有效实现客观现实与虚拟现实间的角色转换,网络内外的“双重标准”极易导致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扭曲,形成人格易位。2.网络道德失范使大学生情感淡漠,缺乏责任感。网络上的人
6、际交往是一种“人——机”间的交往,缺乏现实人际交往所具有的真实感和真诚感,过多的网络人际交往会减少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并逐渐降低现实人际交往的能力,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疏离。由于网络交往避免了人与人尤其是与陌生人见面的尴尬,许多大学生沉迷于此,不愿回到现实,消极厌世、厌学,逐渐失去传统的亲情、友情等情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家长逐渐失去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会失去对大学生的约束力。在塑造自己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放纵自己,宣扬西方意识形态,传播色情、暴力、迷信等颓废庸俗内容,发表消极言论、恶意攻击、谩骂他人。由于网络具
7、有匿名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就给人们背叛正统伦理道德提供了可乘之机,因为在互联网上不必承担义务,这就使网民的责任感降低,网络行为缺乏外在力量的监督。3.网络道德失范弱化大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从心理学角度看,社会化((socialization)指的是,个人凭借其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现实中的人际沟通与交流对个体社会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很多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社会,而封闭自己、脱离现实。尤其是
8、对环境适应不良、对学习失去兴趣、人际关系受挫、性格孤僻的人投身到网络的虚幻中来,面对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困难,他们不肯积极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