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文化的体认唐式木构古建筑

传统中国文化的体认唐式木构古建筑

ID:13056171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0

传统中国文化的体认唐式木构古建筑_第1页
传统中国文化的体认唐式木构古建筑_第2页
传统中国文化的体认唐式木构古建筑_第3页
传统中国文化的体认唐式木构古建筑_第4页
资源描述:

《传统中国文化的体认唐式木构古建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特稿傳統中國文化的體認──唐式木構古建築志蓮淨苑(一)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鼎盛輝煌的年代。唐文化之美,在於其博大雍容,富有高度的凝聚力,無論在宗教、哲學、藝術及建築文化等方面能彼此交融,構劃出超越時代的東方文化,滋潤著後世。唐代佛寺建築以中軸線為主體佈局,左右均衡和諧而對稱,風格雄渾雅樸,手法柔和細緻,在世界建築史上,獲致極高的讚譽。志蓮淨苑在規劃整個佛寺叢林重建時,正是仿照唐代這種木構四合院式的設計,展現出唐文化的寬弘氣象,無限優美。志蓮淨苑秉承這種無限開拓和融攝的唐代精神,以盛唐古建築為藍本,興建一座氣魄宏偉、完

2、整莊嚴的佛寺叢林,以期中華民族文化在本港繼往開來。政府規劃署在八十年代杪開始將鑽石山區列作策略性發展地區。按照市鎮整體發展設計,一個新市鎮必須有購物中心、文化中心及地區公園等主要建設。志蓮遂與政府十多個部門蹉商,將零散的綠化地合併為一整體,將地區公園配合志蓮淨苑唐代木構古建築的重建,開拓出一完善的宗教、文化、教育、福利及休息之清淨樂土,令環境規劃臻於美善。志蓮唐式佛寺佔地十八萬平方呎,坐北向南,利用原有的地勢依山層疊而上,是世界上現存最大型手造木構建築組群。全寺佈局,以三進院落式設計。右邊是中國傳統山水迴遊式園景,

3、左邊則設枯山水庭園。一入山門,便是蓮池花園,四面以迴廊環繞,前望之雙樓一殿,是天王殿及鐘鼓二樓,乃敦煌淨土經變式建築。第二進丹墀兩旁的藥師殿和觀音殿,配合著巍峨聳立的大雄寶殿,莊嚴萬象。第三進就是珍藏佛典的藏經閣、念佛堂、法堂和方丈室。最後於東北面山丘的方型萬佛塔是整個建築群的標誌。此座大型手造木構建築群工程龐大,設計精妙,充份體現莊嚴的宗教藝術境界。4此完整配套木構古建築至今已甚稀有,僅剩國內山西省的佛光寺、南禪寺及日本的唐招提寺,三座均是單體建築,未能充份表現唐風之宏博與壯美。志蓮佛寺之建成可以讓今人體現古建築

4、的藝術與智慧,透過各種教育活動,在輕鬆的氣氛下培養同學對傳統建築及藝術的欣賞能力,認識中國文化的涵養和意念,擴闊學生的欣賞藝術方面的領域和興趣。(二)漢魏晉之間,中國早與西域諸國建立邦交,因此引起文化之交流,尤以宗教、音樂、對術、雕刻、建築最著。自南北朝至隋唐,世界各國之文化,皆輸入中國,此乃中國以宏大度量而迎之採之,融為新文化,遂有大成之觀。有唐之世,中國實為亞洲的文化中心地。l世界文化交流薈萃中心《中國建築史》(伊東忠太原著,陳清泉譯補)曾言:「唐代隋而統一中國全土,其餘威殆壓亞細亞之全部,遠及歐土,此為中國民

5、族大發展時代,亦即中國藝術達最高潮時代也。」唐繼隋後,政治由分而合,經濟迅速恢復,社會繁榮,民生安定,成為統一鞏固而強大的王朝。唐代不特文治武功為後世稱羨,在文化的各個領域則具有向世界開展的普遍性、統一性和融合性的特質,無論在學術、文學、繪畫、建築、雕刻藝術等,都成就卓越。海外各國仰慕燦爛的唐文化,派遣使節和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並將優秀的中國文化藝術流傳到海外。因此,唐代在當時是中華民族感到驕傲自豪的年代。l佛教興盛對社會文化和宗教影響佛教東流,諸經紛陳,宗派廣演,經南北朝的長期攝取與調和後,佛教僧侶對義理及修行實踐

6、兩者並重。有唐一代,佛教隆盛,高僧碩學輩出,譯經事業空前大盛,十宗並弘,英才群集,廣受唐室上下之尊崇。尤以佛教寺院林立,文物燦然大備,成為中國佛教傳播之輝煌時代。各地僧侶紛紛來華修學佛法。如華嚴宗的智儼法師乃天水人,其弟子法藏是康居人、義湘是新羅人。又玄奘法師門下之圓測,亦是新疆人。日本更派大量留學僧前來取經,弘法大師空海更將中國文化移植回日本。可見佛教在隋唐已經非常成熟,能夠成為一嶄新的國際佛學中心。4透視唐文化之特性,當可發現佛教對推動當代社會文化與宗教有重大的影響。唐代寺院不但是宗教法的活動場地,更是多種藝術

7、之展覽館。寺院僧眾亦負起社會教化的責任,經常為民眾講經說法,更摻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故事,稱為「俗講」,甚而以歌曲唱導,於是漸成為大眾喜愛的文化活動。而詩僧與士人的詩歌酬唱,更是唐代文學創作的一大特色。此外,不少詩人墨客在各地寺院中留下佳句,加以繪畫、雕塑及不少寺院內享受節慶、齋會、遊春賞花、圍棋等遊藝活動。由此可見,唐代寺院文藝活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及其與各階層之緊密關係。此外,唐代名山寺院,多處於交通便利,經濟繁榮,人文薈集之地,蔚然成為宗教文化中心。當時第一流思想家多為佛門高僧,精通義學,又能詩擅文,故士子

8、樂從遊學。士子多居寺院苦讀,有習業山林之風尚。寺院為士人們帶來新的思想與學術風氣,所謂「隨方游學,往復辯論的風氣」。而唐代寺院藏書量豐,總攬經史子集各類叢書。近代發現之敦煌千佛洞大量藏書,已可徵知大概。自佛教傳入中土,對中國固有的哲學觀念起著刺激作用,隋唐佛學自成體系,為時代顯學,與中國儒道兩家並稱,奠定了唐代文化的恢宏氣象。由此可知,唐代佛教廣為社會各階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